花蓮議會組團專案視察台翔
【記者鄭沾誠/花蓮報導】 2024/12/14

十三日上午花蓮縣議會組成專案前往台翔視察,在花蓮縣議會針對台翔悶燒事件的專案考察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黑幕與疑慮,讓我們不得不深思,這起事件不僅是一起簡單的環保事故嗎?背後是否有龐大利益交織的複雜情況,縣議會必須追查真相,給民眾一個合理的交代,並維護鄉親優質的居家環境品質。

台翔固態再生燃料(SRF)製造廠的運作模式及其背後的資金來源,讓人感到疑惑。該廠主要將廢木材和廢塑膠轉化為替代燃料,然而,這樣的運作方式是否真的符合環保標準?廠方在事件發生後,對於自燃的解釋顯得牽強,難道這樣的事故不在其預防範圍內嗎?更令人擔憂的是,廠方的負責人身份及其背景是否存在隱藏的資金問題?是否有中方新住民的影子在其中?這些問題亟需司法機關的深入調查。

林源富議員十分關注廠內堆置的物料問題,廠內堆置的物料高達十二米,約五千噸,這樣的堆放是否符合環保規範?若廠商未依法申請固定污染源設置和操作許可,為何環保局未能及時介入處理?這樣的監管顯然失靈?面對巨量的料源無處可去,亞泥不收,鳳林掩埋場也拒收,業者也坦言必須請環保局協助去化,業者也經無計可施,林源富議員強烈質疑內有隱情,黑幕重重。

議員們也對環保局和廠方的應對措施表示強烈不滿,認為豈有悶燒就長達一個月,還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導致異味持續影響居民生活,環保局在這起事件中對廠商過於寬容,在面對如此嚴重的環境問題時,環保局應該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和態度來保護民眾的健康,軟弱的公權力會讓民眾對環保局的專業度與公信力產生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