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公路建設互相配合不能偏廢
龐家驊:每一種交通工具都有其特性
應該都要有建設

  【記者許志煌/台北報導】就台灣目前的交通建設需求,究竟是公路建設重要?還是軌道建設比較重要?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局長龐家驊昨天表示,每一種交通工具都有其特性,最重要的是,交通建設要能互相配合,「應該都要有建設」。他說,就人的運輸來說,交通建設所提供的應該是一個「門到門」的服務,是互相配合,絕對不能偏廢。

  過去一段期間以來,國內對於是否興建蘇花高呈現兩極化的看法。有人甚至建議,在國內公路建設這幾年來已經發展到現在這樣一個階段之後,政府應該把更多的經費投注在軌道建設上面。不過,龐家驊昨天接受本報訪問時,並不認同這樣的看法,他並在訪談中做了前述表示。

  龐家驊指出,軌道運輸是有其優點沒錯,尤其是在能源的運用上,它不像公路運輸,只能採用汽油、柴油,而是可以採取多元的能元來利用。而且,就環保方面來看,軌道運輸比起公路運輸,在空氣污染或是廢氣排放控制的情況,也會好一點。

  不過,龐家驊接著又表示,其實每一種運輸工具都有其特性,必須要能夠互相配合,相輔相成,而不能偏重哪一部份去建設,「應該都要有建設」。他說,因為鐵路沿線有車站,可是若不住在車站附近的人該怎麼辦?所以若以對人的運輸來講,交通建設應該是一個提供「門到門」的服務,「從我家的門到達目的地的門」,所以應該是互相配合,絕對不能偏廢。

  龐家驊笑說,其實走路步行是現代人最牢靠的交通工具,像別的國家,有一些上班族,上班時可能會提早一站下車,其目的就是為了走路到辦公室,提高運動量。而就他的看法,多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是好事,不過相關的建設,不管是鐵路,還是公路,都應該做均衡的考量。

  他說,以西部走廊來講,公路網已經很綿密,算得上是高快速的公路網。至於東部,卻有其環境的特性,若以高快速的路網放至於東部,可能也必須考量有很多地區可能下不去,所以要有完善的配套,並且,還要去研究若在東部建設高快速的路網,其交通流量會是怎樣,以及未來幾年後的交通需求又是怎樣,總不能為了建設而建設,因為這樣一來恐怕無法真正滿足民眾真正的交通需求。


 兩岸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