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爆今年首例茲卡病毒
【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 2024/07/13

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廿多歲外籍男性六月廿七日自菲律賓入境時因發燒等症狀在機場採檢,後續確診,評估社區傳播風險較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接受媒體電訪說明,個案為北部廿多歲外國籍男性,六月廿七日自菲律賓入境時因發燒、肌肉酸痛等症狀由桃園機場檢疫站採檢送驗,後經七月九日二次採檢,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

曾淑慧說明,因個案在機場就遭攔截,經疫調僅四名接觸者,加上北部病媒蚊僅白線斑蚊,評估社區風險較低。目前個案及同住者均無症狀;地方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進行環境孳生源清除及員工健康監測,並給予個案及接觸者衛教,後續將持續進行社區監測至八月二日。

疾管署說明,國內二○一六年迄今共確診卅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多為東南亞,分別為泰國七例、越南六例、菲律賓、緬甸及馬來西亞各三例、馬爾地夫二例、印尼、新加坡、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美國及安哥拉各一例。二○一六年共十三例,二○一七年至二○二三年每年均為五例以下。

疾管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菲律賓等計九十二個國家/地區列為近期或先前有茲卡病毒傳播風險之國家;國內亦已於二○二○年十一月六日將菲律賓疫情提升為第一級:注意。

疾管署表示,茲卡病毒是經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傳染,一般成人感染後症狀輕微,但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暫緩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民眾如需前往,應做好防蚊措施。

自流行地區返國後,無論是否出現疑似症狀,男性在三個月內及女性在二個月內均應使用保險套,採取安全性行為,或避免性行為,男性的性伴侶若為孕婦,則性行為時應戴保險套或避免性行為至分娩。另請落實自主防蚊措施至少三週,暫緩捐血至少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