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驾驶筛检与回训 刻不容缓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5/23

近日新北市三峡发生的重大车祸,再度唤起社会对高龄驾驶议题的关注。这起事件虽令人遗憾,但也凸显出台湾现行驾驶人管理制度确实有检讨空间。台湾职能治疗学会张玲慧监事指出,该关注驾驶人的开车能力,关键在於「身心功能」,而非强调「年龄」本身。如同世壮运许多八九十岁的长辈,生活活跃,思绪清晰、反应敏捷,开车上路没有问题;相反地,也有年纪不大的驾驶人因为慢性病或其他状况,反而面临驾驶的高风险。

在加拿大接受驾驶人医疗评估与介入特训的陈郁婷职能治疗师表示∶根据国际研究,以年龄作为换照或限制标准,其实对降低交通事故率帮助不大。瑞典甚至明言,仅以年龄限制驾照是「年龄歧视」,不少欧盟国家因此取消高龄者的强制换照制度。反观这些国家,更重视的是「实际功能」的评估∶包括认知、视觉、动作反应等,透过主动通报、辅助训练,来提升交通与用路安全。

张玲慧监事表示,台湾目前的制度,虽然对七十五岁以上驾驶人设有认知筛检机制,但题目非常简单,驾驶关键的反应速度或空间判断能力却无测试。且此只能筛检出中重度失智者,然而,对其他影响驾驶能力的潜在高风险因素,如中风、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糖尿病、视力退化、多重药物使用等,仍缺乏系统性的检查与後续处置。此外,违规行为本身也是高风险因子,应针对违规驾驶者建立记点、回训、再测验,甚至吊销驾照的完整机制,这不只针对高龄者,而是所有高风险驾驶人都适用。许多驾驶人透过教育与训练,能再次成为合格的驾驶者。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职能治疗师可受训成为驾驶专家,协助驾驶人针对交通安全再教育、视觉、认知、动作等训练,搭配模拟驾驶与辅具使用、帮助驾驶人重建能力,或在必要时,辅导做出是否继续驾驶的明智决定。这样的专业合作评估体系,已在多国证明必要性与实施成效。

为了改善现况,以下建议两大措施∶一、驾驶人回训制度化∶不论年龄,只要是持照驾驶人,若有需求(如违规、事故等),都应定期接受由专业教练进行的回训课程。这不仅帮助驾驶人更新法规知识、强化风险意识,也能厘清自己与道路安全的责任。陈郁婷治疗师在台湾执行的研究也发现许多高龄驾驶者也支持这样的安排,希望能重建驾驶的信心,不放弃驾驶的权利他们知道自己有些观念已经过时,希望能与时俱进。

二、高风险驾驶筛检系统建置∶建议交通部主导,结合卫福部与医疗体系,制定一套针对高风险驾驶疾病与功能障碍的指引手册,建立通报与评估流程,并参考国际作法,引进职能治疗与驾训合作的模式,让高龄驾驶者的认知功能评估不是形式,而能落实功能导向的科学评估,科技发达,也许虚拟实境的评估与训练,不是难事。

台湾有许多健康又积极的长者,参与运动、志工、社区活动,是世代健康的典范。不应该因为事故就全盘否定高龄驾驶的价值,而应透过科学制度与人性管理,帮助每一位驾驶人找到安全与尊严的平衡点。随著智慧驾驶辅助系统、自驾技术持续进展,才有机会打造一个安全、友善的驾驶环境,让每一位驾驶人│不论年龄│都能安心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