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 預估流行至7月底
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持續有新生兒感染引發重症或死亡病例發生,今年累計七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中,五例為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且造成四例死亡。該型別病毒感染新生兒後病情常較為嚴重,且來得非常猛又快,目前預估新生兒腸病毒流行至七月底,疾管署呼籲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如家中有新生兒,建議儘量謝絕訪客、親朋好友對新生兒勿抱抱親親,以免造成傳染。
疾管署公布國內上週新增一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三天大男嬰,因有胎兒窘迫的情形,於五月底剖腹產,留在病房治療,於出生後第三天陸續出現發燒、黃疸情形,X光顯示有肺部浸潤,當時診斷疑似有新生兒敗血症,收住到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後續出現血小板下降,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在住院期間併發呼吸衰竭、腦膜炎、腦出血、敗血性休克等狀況,經治療後,近幾日的狀況有改善,已移除氣管內管,目前意識狀態是清醒的,因未完全恢復仍於加護病房住院治療中。截至目前住院二周多。
另新增二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死亡病例,為今年六月十日公布之個案。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二例死亡個案,一例為南部六天大女嬰,因合併猛爆性肝炎、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而不幸過世;以及一例南部三天大男嬰,因合併敗血性休克、腦膜炎,造成多重器官衰竭而不幸過世。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就診人次呈緩升趨勢,上週門急診就診計六○○九人次,較前一週五二五七人次上升十四‧三%。今年累計七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六例及克沙奇B5型一例;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仍為六年同期最高,高於二○二○年至二○二四年同期(介於○至六例)。
二○一八年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共計八例(七例伊科11型、一例克沙奇B1型),其中七例死亡(六例伊科11型、一例克沙奇B1型),致死率達八成。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因應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依「一一四年腸病毒流行疫情應變計畫」於昨日成立應變工作小組,與地方政府共同執行各項應變策略,全國共有八十九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確保腸病毒重症不漏接,衛生局持續辦理托嬰中心和產後護理之家感控查核,今年共辦理五一○家托嬰中心和五十六家產後護理之家感管查核,分別佔所有機構數的二十二%和三○%,目前已完成查核之三五四家托嬰中心和三十九家產後護理之家,全數合格。本週疾管署也將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討論本次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的醫療處置建議和防治策略建議。
疾管署公布國內上週新增一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三天大男嬰,因有胎兒窘迫的情形,於五月底剖腹產,留在病房治療,於出生後第三天陸續出現發燒、黃疸情形,X光顯示有肺部浸潤,當時診斷疑似有新生兒敗血症,收住到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後續出現血小板下降,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在住院期間併發呼吸衰竭、腦膜炎、腦出血、敗血性休克等狀況,經治療後,近幾日的狀況有改善,已移除氣管內管,目前意識狀態是清醒的,因未完全恢復仍於加護病房住院治療中。截至目前住院二周多。
另新增二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死亡病例,為今年六月十日公布之個案。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二例死亡個案,一例為南部六天大女嬰,因合併猛爆性肝炎、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而不幸過世;以及一例南部三天大男嬰,因合併敗血性休克、腦膜炎,造成多重器官衰竭而不幸過世。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就診人次呈緩升趨勢,上週門急診就診計六○○九人次,較前一週五二五七人次上升十四‧三%。今年累計七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六例及克沙奇B5型一例;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仍為六年同期最高,高於二○二○年至二○二四年同期(介於○至六例)。
二○一八年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共計八例(七例伊科11型、一例克沙奇B1型),其中七例死亡(六例伊科11型、一例克沙奇B1型),致死率達八成。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因應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依「一一四年腸病毒流行疫情應變計畫」於昨日成立應變工作小組,與地方政府共同執行各項應變策略,全國共有八十九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確保腸病毒重症不漏接,衛生局持續辦理托嬰中心和產後護理之家感控查核,今年共辦理五一○家托嬰中心和五十六家產後護理之家感管查核,分別佔所有機構數的二十二%和三○%,目前已完成查核之三五四家托嬰中心和三十九家產後護理之家,全數合格。本週疾管署也將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討論本次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的醫療處置建議和防治策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