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在家洗腎 目標要達8%
健保大數據揭示腹膜透析助高齡者減少心血管風險,住院與死亡率皆顯著下降。隨著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年長腎友獲得良好的透析照護成為醫療新挑戰。目前,台灣洗腎人口約九‧七萬人,健保署醫管組長劉林義表示,台灣邁入高齡化、少子化,代表未來缺工問題會愈來愈嚴重。健保署推動居家住院,在居家就能做住院的事情,有超過四‧三億的專款鼓勵推動腹膜透析,醫療院所不用多聘人、不用開設很多病床,病人在家就能做。目標居家腹膜透析從現行六‧七%提升至八%。
九十三歲的于阿公是腹膜透析成功個案,其兒子表示,父親原本因長期服用止痛藥導致腎功能惡化,後來醫師建議透析,經過比較後選擇了腹膜透析。「爸爸雖然高齡,但個性開朗、喜歡外出,腹膜透析讓他白天能自由活動,不受血液透析時間限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陳永昌主任指出,「我們不只在推廣腹膜透析,更希望讓高齡患者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目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約有三八○名腹膜透析病友,其中六十五歲以上約占四分之一。腹膜透析科張明揚主任表示:「過去許多病人與家屬對腹膜透析存在刻板印象,總以為只有年輕病患才適合使用腹膜透析,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事實上,只要有適當的支持系統與照護團隊,年長者一樣能正確操作透析裝置,在家中安心完成治療。」
高齡醫學科顏介立主任援引林口長庚團隊針對健保資料庫的研究指出,在進行傾向性評分(Propensity Score)配對後的四萬八八○三名新進入透析的老年患者中,相較於血液透析,接受腹膜透析者的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下降二十六%;且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高達三十八%,具高度統計顯著性。顏介立主任強調:「這些結果顯示,腹膜透析不僅能提升高齡者的生活自主性與彈性,更可能在醫療實證上帶來實質的生存效益,特別是對於原本就處於心血管高風險族群的長者而言,是值得優先考慮的選項。」
有些病人原本能順利自行操作腹膜透析技術,但隨著年紀增長,開始出現手抖、視力不佳等情形。這些病人其實仍具備自我照顧能力,卻因老化症狀容易在換液過程中發生失誤,進而導致感染,被迫退出治療。林口長庚護理團隊注意到此類病人,自行開發「創新換液輔具」,透過輔具大大提升長者居家透析的安全性,讓原本因為手部顫抖、視力變差的病人也能順利接管,繼續進行腹膜透析治療且不用依靠別人!團隊也提到:「很多創新想法,其實都來自臨床第一線的照護困難。當病人有需要,我們就會找到方法幫助他們。」
九十三歲的于阿公是腹膜透析成功個案,其兒子表示,父親原本因長期服用止痛藥導致腎功能惡化,後來醫師建議透析,經過比較後選擇了腹膜透析。「爸爸雖然高齡,但個性開朗、喜歡外出,腹膜透析讓他白天能自由活動,不受血液透析時間限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陳永昌主任指出,「我們不只在推廣腹膜透析,更希望讓高齡患者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目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約有三八○名腹膜透析病友,其中六十五歲以上約占四分之一。腹膜透析科張明揚主任表示:「過去許多病人與家屬對腹膜透析存在刻板印象,總以為只有年輕病患才適合使用腹膜透析,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事實上,只要有適當的支持系統與照護團隊,年長者一樣能正確操作透析裝置,在家中安心完成治療。」
高齡醫學科顏介立主任援引林口長庚團隊針對健保資料庫的研究指出,在進行傾向性評分(Propensity Score)配對後的四萬八八○三名新進入透析的老年患者中,相較於血液透析,接受腹膜透析者的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下降二十六%;且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高達三十八%,具高度統計顯著性。顏介立主任強調:「這些結果顯示,腹膜透析不僅能提升高齡者的生活自主性與彈性,更可能在醫療實證上帶來實質的生存效益,特別是對於原本就處於心血管高風險族群的長者而言,是值得優先考慮的選項。」
有些病人原本能順利自行操作腹膜透析技術,但隨著年紀增長,開始出現手抖、視力不佳等情形。這些病人其實仍具備自我照顧能力,卻因老化症狀容易在換液過程中發生失誤,進而導致感染,被迫退出治療。林口長庚護理團隊注意到此類病人,自行開發「創新換液輔具」,透過輔具大大提升長者居家透析的安全性,讓原本因為手部顫抖、視力變差的病人也能順利接管,繼續進行腹膜透析治療且不用依靠別人!團隊也提到:「很多創新想法,其實都來自臨床第一線的照護困難。當病人有需要,我們就會找到方法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