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找無出血點 膠囊內視鏡建大功
五十六歲的黃先生因為持續便血,就醫做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遲遲無法找到出血點,經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建議,自費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後,終於在十二指腸後段發現一顆二公分的息肉,後續以內視鏡切除,解除出血危機。
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陳彥均醫師表示,小腸膠囊內視鏡主要適用於懷疑有小腸疾病的病人,特別是腸胃道出血,卻未能透過胃鏡或大腸鏡找到出血點者,膠囊內視鏡操作簡便,病人在吞下類似膠囊的攝影機後,此攝影機會在約十二至十三小時內持續拍攝小腸內部影像,同時將影像傳送至訊號接收器,待檢查完畢後,膠囊內視鏡會隨糞便自然排出丟棄,而訊號接收器則交由醫師進行影像判讀。
陳醫師表示,檢查發現病人十二指腸後段有一顆兩公分大小的息肉,而此處是一般胃鏡常規上不易也不會去檢查的部位。之後此患者經過胃鏡進入將息肉切除後,檢查確認為良性息肉,出院前進行抽血追蹤,血紅素數值都維持穩定,已無出血問題。陳彥均指出,由於小腸病變的機會比胃及大腸低很多,加上小腸檢查不易,因此臨床上很少安排小腸檢查,但小腸仍有病變可能,如因腫瘤、感染或藥物造成小腸潰瘍、慢性出血等,這些狀況下,小腸膠囊內視鏡都可以提供很好的診斷。
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陳彥均醫師表示,小腸膠囊內視鏡主要適用於懷疑有小腸疾病的病人,特別是腸胃道出血,卻未能透過胃鏡或大腸鏡找到出血點者,膠囊內視鏡操作簡便,病人在吞下類似膠囊的攝影機後,此攝影機會在約十二至十三小時內持續拍攝小腸內部影像,同時將影像傳送至訊號接收器,待檢查完畢後,膠囊內視鏡會隨糞便自然排出丟棄,而訊號接收器則交由醫師進行影像判讀。
陳醫師表示,檢查發現病人十二指腸後段有一顆兩公分大小的息肉,而此處是一般胃鏡常規上不易也不會去檢查的部位。之後此患者經過胃鏡進入將息肉切除後,檢查確認為良性息肉,出院前進行抽血追蹤,血紅素數值都維持穩定,已無出血問題。陳彥均指出,由於小腸病變的機會比胃及大腸低很多,加上小腸檢查不易,因此臨床上很少安排小腸檢查,但小腸仍有病變可能,如因腫瘤、感染或藥物造成小腸潰瘍、慢性出血等,這些狀況下,小腸膠囊內視鏡都可以提供很好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