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9成末期腎病 源自慢性病變
根據健保資料庫,台灣洗腎人口比例高居全球首位,其中超過九成末期腎病患者,其病因源自慢性病變,尤以糖尿病腎病變(DKD)最常見。這些病患往往同時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多重共病,使得疾病控制難度大增,所需藥物類別相當多,患者照護需求也日趨複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陳永泰昨(二十二)日指出,治療糖尿病腎病變,必須走出傳統單科診治框架,邁向跨科別整合與跨專業協同照護模式。因此,和平院區近年推動設立「腎臟病整合照護中心」,整合腎臟科、心臟科、內分泌科、營養師、藥師、個案管理師等多方專業人力,提供患者全人、全程、全隊等醫療服務。
陳永泰指出,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常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包括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與心臟用藥,每日服藥數量常高達十至十五顆以上。藥物交互作用風險跟著提高,患者也易對長期服藥產生疑慮,進而影響治療成效,許多人甚至質疑,「吃這麼多藥,不會更傷腎嗎?」
也因此,陳永泰指出,院區藥師提供一對一「個別化用藥諮詢」,針對用藥時機、潛在交互作用及實際服藥狀況進行說明與調整,並透過衛教提升病患的服藥遵從性。同時,營養師依據腎功能、蛋白尿程度及共病情形,設計個別化飲食建議。個案管理師則負責追蹤檢查數據與回診狀況,確保患者獲得持續性照護。
儘管治療工具日益進步,糖尿病腎病變最關鍵的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初期腎臟病多無明顯症狀,患者常忽略追蹤與治療,等到出現疲倦、水腫、肌酸酐上升等症狀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陳永泰強調,及早發現與介入,是腎臟病治療的第一步。透過整合式照護,從飲食、藥物、運動、生活型態全方位支持,才能真正延緩病程進展,維持患者良好生活品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陳永泰昨(二十二)日指出,治療糖尿病腎病變,必須走出傳統單科診治框架,邁向跨科別整合與跨專業協同照護模式。因此,和平院區近年推動設立「腎臟病整合照護中心」,整合腎臟科、心臟科、內分泌科、營養師、藥師、個案管理師等多方專業人力,提供患者全人、全程、全隊等醫療服務。
陳永泰指出,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常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包括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與心臟用藥,每日服藥數量常高達十至十五顆以上。藥物交互作用風險跟著提高,患者也易對長期服藥產生疑慮,進而影響治療成效,許多人甚至質疑,「吃這麼多藥,不會更傷腎嗎?」
也因此,陳永泰指出,院區藥師提供一對一「個別化用藥諮詢」,針對用藥時機、潛在交互作用及實際服藥狀況進行說明與調整,並透過衛教提升病患的服藥遵從性。同時,營養師依據腎功能、蛋白尿程度及共病情形,設計個別化飲食建議。個案管理師則負責追蹤檢查數據與回診狀況,確保患者獲得持續性照護。
儘管治療工具日益進步,糖尿病腎病變最關鍵的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初期腎臟病多無明顯症狀,患者常忽略追蹤與治療,等到出現疲倦、水腫、肌酸酐上升等症狀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陳永泰強調,及早發現與介入,是腎臟病治療的第一步。透過整合式照護,從飲食、藥物、運動、生活型態全方位支持,才能真正延緩病程進展,維持患者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