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偷走美晶片業生意 不是事實
【中央社華盛頓十三日專電】 2025/02/15

美國總統川普擬以關稅手段,促台灣半導體業赴美投資。川普首任總統任內的國安顧問波頓今天接受專訪指出,川普指台灣偷走美國晶片業生意不是事實,川普不懂問題所在,用關稅這種扭曲做法只會讓情況更糟。

根據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的資料,從一九九○年至二○二○年,美國在全球晶片製造的市占率下降七成。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通過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提供直接補助金,吸引半導體赴美設廠。川普之前說,業者不需要補助金,關稅就是他們到美國投資的誘因。

川普首任總統任內的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今天指出,川普說的效果能否達到,很值得懷疑。台積電等公司的晶片品質極高,以至於新進入市場的企業無法一夜之間追上,而所需的投資規模更是極為龐大。波頓說,美國半導體業走到今天這個局面是多年疏於關注的結果。但川普不這麼看,川普說台灣偷走美國半導體製造業,「這完全不是事實」。

波頓說:「川普這樣的認知也顯示出真正的問題是川普並不真的理解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因此他也無法找出解決辦法,除了一再強調『關稅是字典最美的詞彙』,這就是他為何如此(對晶片課徵關稅)。」波頓指出,川普對關稅的想法來自有人告訴他,美國19世紀以關稅保護本土產業,關稅當時也是政府收入來源。當時政府規模小,也沒有現在的所得稅,情況跟現在不一樣。今天的國際體系非常複雜,整個世界也都依賴台灣製造的晶片。

台灣在全球先進晶片生產的角色,讓台積電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但也有人擔心,若台海局勢生變,地緣政治風險恐將對全球供應鏈帶來嚴重衝擊。

波頓說,晶片製造多元化或是合理的,台灣鄰近中國,地理位置使其處於脆弱境地,這無可否認。但也必須正視半導體業的現實,亦即「尖端的晶片製造能力無法一蹴可幾」,關稅等扭曲貿易的做法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讓情況更糟。台灣是否能避開潛在的晶片關稅戰,波頓認為,「讓美國的客戶了解到,關稅將提高他們的成本、讓產品更貴、進而影響銷量、侵蝕企業利潤,這是非常重要的」。

他說,美國對台灣製晶片的依賴度極高,特別是在資訊科技系統方面。因此,「會有一大群利益相關者不希望看到關稅導致成本全面上升」,可能會向國會議員和其他決策者遊說,以影響白宮,使川普放棄課徵關稅的計畫。

對於近期傳出華府擬要求台積電與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組合資公司的消息,波頓說,外界有很多台積電可以怎麼做的建議,都值得探討,但必須從台積電的商業角度思考,而且「不可能透過幾個交易就逆轉一段時間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