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洗刷行人地獄惡名 建議調整燈號、設庇護島、重罰違駕等
行人地獄再次出現!台中市日前發生一起小客車駕駛人未注意行人遛狗走在行穿線上時,開車左轉直接撞上的事故,傷者一度失去生命跡象。近期網路上出現,有民眾建議,政府對交通號誌管控與硬體設施需進行改善的聲音,另駕駛人禮讓行人的文化,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對於這起車禍,有網友提出,「通常是前檔風玻璃太黑,駕駛人開車習慣不良,喜歡切西瓜轉彎所致」;有民眾指出「如果斑馬線旁設有行人庇護島,應能有效避免該事件發生」,也有人直言「行人通行號誌綠燈亮起時,其他燈號均應維持紅燈,就不會有車輛因左、右轉而不慎撞上行人的事件發生」。
因此要避免駕駛人因左、右轉,未注意車前狀況,而撞上行走於行穿線行人的事件不斷發生,建議政府相關單位要採取下列措施進行改善:一、在十字路口的行穿線旁設置行人庇護島,尤其有事故案例的路口,建議列為優先改善之對象;二、曾發生事故之路口,燈號建議調整成行人燈號綠燈亮起時,車輛通行燈號建議維持紅燈,禁止車輛左、右轉,等到行人通行燈號轉為紅燈時,才允許車輛直行或左右轉。
三、修法禁止車輛「前擋風玻璃」顏色過黑,以致於影響駕駛人視線;四、於大眾傳播媒體、手機與網路刊登公益廣告,加強宣導駕駛人轉彎時要開到路中間,左右轉前駕駛人頭部要左右觀察確定沒有行人方能通行;五、汽車駕駛人考照要加強優先禮讓行人的筆試與路考科目,如不通過不能取得駕照;六、對於車主明知駕駛人酒駕、毒駕或無照駕駛,卻允許這類駕駛人駕車者,建議駕駛人應接受現行法令處罰外,違規之汽車要予以沒入。
至於有民眾提出「駕駛人全面回訓」的制度,建議政府在考慮這項政策實施前,要審酌不同駕駛人有不同駕駛習慣,例如有人開車非常守法很少違規;有的駕駛人駕車習慣不良,常收到罰單;少數駕駛人甚至有重大肇事紀錄。建議不宜採取「一體處罰的方式」,如汽車駕駛人撞上行走在行穿線的行人且致人受傷或死亡,這類駕駛算重大違規態樣,建議此類駕駛應吊銷駕照;對不禮讓行人駕駛人,首次違規者處以罰鍰,第二次吊扣駕照,第三次建議實施回訓制度。
政府要洗刷臺灣行人地獄的惡名,建議拍攝公益廣告加強宣導禮讓行人的文化,對不禮讓行人的駕駛人則要採取科技執法或員警加強取締進行嚇阻,於發生事故之路段,建議調整燈號,禁止車輛在行人行走時左右轉,同時設置庇護島,再逐步推動行穿線退縮,如此才能確保民眾行的安全。
對於這起車禍,有網友提出,「通常是前檔風玻璃太黑,駕駛人開車習慣不良,喜歡切西瓜轉彎所致」;有民眾指出「如果斑馬線旁設有行人庇護島,應能有效避免該事件發生」,也有人直言「行人通行號誌綠燈亮起時,其他燈號均應維持紅燈,就不會有車輛因左、右轉而不慎撞上行人的事件發生」。
因此要避免駕駛人因左、右轉,未注意車前狀況,而撞上行走於行穿線行人的事件不斷發生,建議政府相關單位要採取下列措施進行改善:一、在十字路口的行穿線旁設置行人庇護島,尤其有事故案例的路口,建議列為優先改善之對象;二、曾發生事故之路口,燈號建議調整成行人燈號綠燈亮起時,車輛通行燈號建議維持紅燈,禁止車輛左、右轉,等到行人通行燈號轉為紅燈時,才允許車輛直行或左右轉。
三、修法禁止車輛「前擋風玻璃」顏色過黑,以致於影響駕駛人視線;四、於大眾傳播媒體、手機與網路刊登公益廣告,加強宣導駕駛人轉彎時要開到路中間,左右轉前駕駛人頭部要左右觀察確定沒有行人方能通行;五、汽車駕駛人考照要加強優先禮讓行人的筆試與路考科目,如不通過不能取得駕照;六、對於車主明知駕駛人酒駕、毒駕或無照駕駛,卻允許這類駕駛人駕車者,建議駕駛人應接受現行法令處罰外,違規之汽車要予以沒入。
至於有民眾提出「駕駛人全面回訓」的制度,建議政府在考慮這項政策實施前,要審酌不同駕駛人有不同駕駛習慣,例如有人開車非常守法很少違規;有的駕駛人駕車習慣不良,常收到罰單;少數駕駛人甚至有重大肇事紀錄。建議不宜採取「一體處罰的方式」,如汽車駕駛人撞上行走在行穿線的行人且致人受傷或死亡,這類駕駛算重大違規態樣,建議此類駕駛應吊銷駕照;對不禮讓行人駕駛人,首次違規者處以罰鍰,第二次吊扣駕照,第三次建議實施回訓制度。
政府要洗刷臺灣行人地獄的惡名,建議拍攝公益廣告加強宣導禮讓行人的文化,對不禮讓行人的駕駛人則要採取科技執法或員警加強取締進行嚇阻,於發生事故之路段,建議調整燈號,禁止車輛在行人行走時左右轉,同時設置庇護島,再逐步推動行穿線退縮,如此才能確保民眾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