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县小燕鸥季成果展 分享保育成就
【记者董秀云/宜兰报导】 2024/11/03

宜兰县政府昨(二)日上午在无尾港生态解说中心举办「二○二四宜兰县小燕鸥季成果分享会」,邀集今年协力执行保育工作的单位-宜兰县无尾港文教促进会、宜兰县野鸟学会、台湾偏乡生态物种保护暨复育协会、国立宜兰大学,接力分享小燕鸥调查、巡护及保育推广的成果,并特别邀请中华民国野鸟学会理事长张瑞麟担任讲座引言人。今年度宜兰各河口的小燕鸥巢数合计七九一巢,在各单位的合力守护下,成功孵化率达到八成,创下近年最高的纪录。

透过小燕鸥保育行动,呼应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14永续海洋与保育。再次提醒大家,进行海岸与海域活动,务必多加小心留意,切勿打扰或伤害海洋野生动物,合力维护海洋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今年度成果影片网址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n9HKXI3Kqo,欢迎民众点击欣赏。

小燕鸥是海洋二级保育类野生动物,也是台湾最小的鸥科鸟类,体长约廿二至廿四公分。为减少人为干扰对小燕鸥的繁殖,宜兰县政府於四月至八月繁殖期间,在兰阳溪、新城溪及南澳溪出海口进行围篱围设及公告,公告范围约五十六万平方公尺,避免人员及车辆进入小燕鸥繁殖筑巢的热区。四月至八月期间透过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补助计画,由无尾港文教促进会、台湾偏乡生态物种保护暨复育协会结合在地社区民众成立巡守队,进行巡护、净滩及环境教育等工作,并由宜兰县野鸟协会及国立宜兰大学办理相关生态调查。

今年七月中至八月份小燕鸥已分批从宜兰各河口的栖息地飞回南半球,相关的栖地守护工作和巢数调查告一段落。小燕鸥的巢数统计如下∶兰阳溪口巢数达五六八巢、南澳溪口一八六巢、新城溪口十九巢、和平溪口十八巢,整体成功孵化率达百分之八十七点二三,同时记录到东方环颈__六十七巢、小环颈__九巢、南亚夜莺廿九巢、燕__六巢。

另外在南澳溪小燕鸥繁殖区域鱼虾蟹类调查中也可发现,丰富的水生生物像是字文弓蟹、贪食沼虾、南海沼虾、枝丫虾虎、汤鲤、台湾石宾、无孔塘鳢等物种栖息於围设范围内,在保育小燕鸥的同时,也保护了栖地上其他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