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Podcast 探索餐桌上的理性与感性
【记者林玉棋/基隆报导】 2024/05/24

在当代社会,外食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常态,家庭餐桌上那份独有的「家的味道」正逐渐被替代。然而,有两位高中老师鼓励年轻学生走进厨房,亲手烹调家常美食。在「基隆Podcast」节目中,主持人余治明邀请《餐桌上的理性与感性-高中生的人文厨房》一书的作者,也是板桥高中的黄文仪和黄惠贞两位老师,来探讨料理与节气之间的关联,并分享各式经典菜肴的由来,认识台湾丰富的饮食文化,重新发现那些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食故事。他们在去年也曾受邀到基隆碇内国中与综合活动领域教师们分享餐桌文化。

黄文仪老师介绍「人文厨房」这门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受到学生们的热烈好评。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们首先由历史科黄惠贞老师提供餐饮文化与学理知识的讲解,接著进入由黄文仪老师亲自指导的料理实作环节。两位老师都拥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和厨艺背景,使这门课程得以成功结合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饮食文化中的理性与感性面向。

黄惠贞老师则引用日本佛教的「身土不二」理念,来强调应优先选用本地食材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主张,当地的食材最能适应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及居民的身体需求。类似的观点在法语中称为「地华」,而台湾话的「歹吃贵」也透露著相似的意涵∶非当令的食材往往昂贵且口感不佳。这门课程不仅教导学生如何欣赏与实践当令饮食的智慧,更强调了食用当地食材对环境永续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好处。

余治明指出,在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中,我们越来越难以感受到传统乡野中对节气的敏感度。「人文厨房」书中提到,这种脱节不仅因为全球化的物流系统使得超市四季皆可购得各式水果,还因为外食和外送文化的兴起,逐渐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与节气的连结日益疏远,连家乡味也渐行渐远。这门跨学科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食物背後深层的价值,并鼓励他们亲手烹饪,以此增强组织性学习能力及独立作业的技巧。期待通过两位老师对教育及烹饪的热忱,能在课堂上持续激发学生的创意,创造更多的学习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