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划环境永续未来 宜县监控农地预防污染
【记者董秀云/综合报导】 2023/11/30

▲延伸阅读∶落实农地污染预防。保障粮食安全。
兰阳平原为台湾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随雪山隧道的开通,宜兰地区都市及事业发展日益增高,也是全台重要观光热区,游客语人口数同样增加,然而在发展同时,保有这片土地之农地污染防治将成为重要课题。

为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品质,宜兰县政府制定农地管理策略,包含致力执行农地土壤污染调查,并跨单位合作对农地进行监控,配合中央环境部政策,制定农地土壤污染预防计画等,确保宜兰农业永续发展及食品安全,符合多项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

强化农地粪肥管理 守护高丽菜产区土壤健康

宜兰县政府环境保护局自民国100年至106年间,针对宜兰地区使用禽畜粪肥的农地进行全面普查,因为长期使用禽畜粪肥可能导致土壤重金属铜和锌累积的情况。根据调查,宜兰地区使用禽畜粪肥的农地主要集中在大同乡兰阳溪谷中的两侧农地,此处为高冷高丽菜重要产区。为此,需要更为全面且具体之措施,包含肥料源头管制,确保农民使用的肥料符合安全标准;同时,辅导农民选择更加环保和友善的耕作方式,以确保高丽菜等农作物的食物安全品质。

强化监测 掌握农地污染情况

宜兰县政府环境保护局自106年起优先针对历年检出超过土壤污染监测标准低於管制标准之农地,或其他可能具污染累积性之农地持续进行监测,以定期掌握潜在污染来源及其累积情况。执行迄今已调查近160笔农地,总面积超过56万平方公尺。针对检测结果超过食用作物农地土壤污染监测标准,但低於食用作物农地土壤污染管制标准者,将依法采取持续定期监测措施;针对农地土壤重金属浓度超过食用作物农地污染管制标准者,调查确认污染物来源属於人为导致或自然环境因素,如属於人为造成农地污染,依法公告农地为「土壤污染控制场址」;如经研判属於自然地质背景因素所致,环保局则采取相关因应措施并持续追踪,以确保粮食生产农地的安全,让农业得以永续经营。

跨局处协力 确保粮食及农地土壤无污染

自110年起宜兰县政府环境保护局与农业处合作,配合农粮署「农作物污染监测管制及损害查处」计画,农业处负责采集食用作物时,环保局同步采集该作物根系土壤样品进行检测。

截至今(112)年8月,环保局与农业处已合作完成24笔农地作物与土壤品质监测工作,涵盖面积超过7.3万平方公尺,调查结果皆符合土壤污染管制标准,成果亮丽,为维护食的安心,未来环保局仍将继续携手农业处,确保宜兰县的粮食产品及农地土壤的纯净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