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東山國小推動食米學園計畫連年獲獎 樹立全國食農教育新標竿

▲東山區東山國小連續四年獲得食米學園評鑑績優,今年更榮獲全國首屆食米學園標竿學校的最高榮譽,展現南市優異食農教育成果。(記者李嘉祥翻攝)
農業部農糧署113年度輔導全國共47所國小辦理「推動食米學園計畫」,鼓勵學校整合各方資源,積極推動食米教育,全國12所學校通過評鑑,獲邀至農業部農糧署進行成果分享與頒獎表揚;臺南市東山區東山國小連續4年獲得食米學園評鑑績優,今年更榮獲全國首屆食米學園標竿學校的最高榮譽,展現南市優異食農教育成果。
黃偉哲市長表示,臺南是臺灣重要的米倉,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乾淨無汙染的烏山頭水庫流域與嘉南大圳水源頭生產出優質美味的好米,也適合發展食米教育,市府以推動教育為基礎,帶動周邊社區與農業發展,落實食農教育、促進產學共好。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東山國小自106年起種下食農教育種子,一路從優選、績優到現在成為全國標竿學校,點滴成果來之不易,除不放棄精神,還有教育局及相關民間團體支持,從學校出發,在社區養成、進而影響周邊及全市的學校;市府持續辦理的「學校食農遊學地圖計畫」,便是由東山國小等4校開始,推動食農教育體驗育樂營活動,發展至今年已有23校、46場次規模,親師生反應熱烈,為南市食農教育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東山國小校長魏稚恩感謝前校長曹欽瑋擘劃,整合東山區與大臺南產官學研各界資源共同推動食米學園計畫,從教育的角度為促進臺灣農業永續發展盡心力,培養未來公民面對糧食問題挑戰應有的素養,做法極富教育意義。
歐奕淳主任也分享獲獎關鍵,東山區農特產豐富、學校教學團隊規劃「家鄉稻浪正飄香」校訂課程,結合「郁蒼食經學堂」作為食米教育發展的實驗基地、配合民俗節慶,運用在地食材及擴大周邊效益,也透過食農遊學地圖計畫執行,讓外校師生、親子團體前來遊學體驗,優質課程內涵獲肯定。
黃偉哲市長表示,臺南是臺灣重要的米倉,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乾淨無汙染的烏山頭水庫流域與嘉南大圳水源頭生產出優質美味的好米,也適合發展食米教育,市府以推動教育為基礎,帶動周邊社區與農業發展,落實食農教育、促進產學共好。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東山國小自106年起種下食農教育種子,一路從優選、績優到現在成為全國標竿學校,點滴成果來之不易,除不放棄精神,還有教育局及相關民間團體支持,從學校出發,在社區養成、進而影響周邊及全市的學校;市府持續辦理的「學校食農遊學地圖計畫」,便是由東山國小等4校開始,推動食農教育體驗育樂營活動,發展至今年已有23校、46場次規模,親師生反應熱烈,為南市食農教育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東山國小校長魏稚恩感謝前校長曹欽瑋擘劃,整合東山區與大臺南產官學研各界資源共同推動食米學園計畫,從教育的角度為促進臺灣農業永續發展盡心力,培養未來公民面對糧食問題挑戰應有的素養,做法極富教育意義。
歐奕淳主任也分享獲獎關鍵,東山區農特產豐富、學校教學團隊規劃「家鄉稻浪正飄香」校訂課程,結合「郁蒼食經學堂」作為食米教育發展的實驗基地、配合民俗節慶,運用在地食材及擴大周邊效益,也透過食農遊學地圖計畫執行,讓外校師生、親子團體前來遊學體驗,優質課程內涵獲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