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府啟動抽查機制嚴格把關災後復建工程品質 加速完工時程提升抗災力

▲南市災防辦公室、市府施工查核小組及研考會組成施工品質抽查小組,於復建工程案件進行嚴格品質控管,讓南市公設快速復原也更具耐用性,提升抗災能力。(記者李嘉祥攝)
氣候變遷,近年天然災害頻繁重創地方,為確保公共設施與基礎建設能及時修復,臺南市政府於災後第一時間投入災後復建工程,確保公共設施與基礎建設能及時修復,讓市民生活不受影響;去年南市府共辦理近400件災後復建工程,除落實工程進度外也重視工程品質,截至今年6月已辦理30次復建工程抽查作業,嚴格把關每處復建工程執行。
市長黃偉哲表示,公共設施的完好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頻繁的災害讓臺南的各項基礎設施備受考驗,從道路、橋樑到水利設施,甚至是文化遺址,都因自然災害而受損;天災雖然難以避免,但市府有責任讓市民能夠迅速回復正常生活,市府團隊於災後第一時間投入復建,並加速重建腳步,力求在汛期來臨前完成大部分工程,讓市民生活早日恢復正常。
市府秘書長兼災害防救辦公室主任方進呈說,在極端氣候下,南市公共設施面臨嚴峻考驗,去年凱米颱風、山陀兒颱風與康芮颱風接連來襲,造成多處設施損壞,市府加速復建工程進度的同時,也嚴格要求工程品質,災防辦公室、市府施工查核小組及研考會並組成「施工品質抽查小組」,對復建工程案件進行嚴格品質控管,從提報、設計到完工驗收,各階段均納入監督範圍,並加強已經開工案件抽查,確保施工品質符合標準,期透過品質監控,讓南市公共設施快速復原之餘也更具耐用性,減少未來的維護成本,提升抗災能力。
災防辦公室執行秘書王雅禾參議指出,黃偉哲市長上任6年來已投入約77億元災害經費,辦理超過1100件災後復建工程,積極突破財政困境,為市民安全提供保障;今年一月楠西強震造成南市4千多棟房屋受損,紅單503張、黃單1,564張,多處道路、學校等公共設施毀損,總計辦理75件復建工程,總金額約6.4億元;雖然去年度部分復建工程尚未全數完工,市府仍持續無縫銜接災後重建作業推動新一輪工程,各單位面臨人力與資源壓力,仍堅守「安全不妥協、品質不打折」原則,逐案督導與落實查驗作業,展現高度責任感,也會持續爭取中央支持,整合地方資源,強化城市韌性。
市長黃偉哲表示,公共設施的完好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頻繁的災害讓臺南的各項基礎設施備受考驗,從道路、橋樑到水利設施,甚至是文化遺址,都因自然災害而受損;天災雖然難以避免,但市府有責任讓市民能夠迅速回復正常生活,市府團隊於災後第一時間投入復建,並加速重建腳步,力求在汛期來臨前完成大部分工程,讓市民生活早日恢復正常。
市府秘書長兼災害防救辦公室主任方進呈說,在極端氣候下,南市公共設施面臨嚴峻考驗,去年凱米颱風、山陀兒颱風與康芮颱風接連來襲,造成多處設施損壞,市府加速復建工程進度的同時,也嚴格要求工程品質,災防辦公室、市府施工查核小組及研考會並組成「施工品質抽查小組」,對復建工程案件進行嚴格品質控管,從提報、設計到完工驗收,各階段均納入監督範圍,並加強已經開工案件抽查,確保施工品質符合標準,期透過品質監控,讓南市公共設施快速復原之餘也更具耐用性,減少未來的維護成本,提升抗災能力。
災防辦公室執行秘書王雅禾參議指出,黃偉哲市長上任6年來已投入約77億元災害經費,辦理超過1100件災後復建工程,積極突破財政困境,為市民安全提供保障;今年一月楠西強震造成南市4千多棟房屋受損,紅單503張、黃單1,564張,多處道路、學校等公共設施毀損,總計辦理75件復建工程,總金額約6.4億元;雖然去年度部分復建工程尚未全數完工,市府仍持續無縫銜接災後重建作業推動新一輪工程,各單位面臨人力與資源壓力,仍堅守「安全不妥協、品質不打折」原則,逐案督導與落實查驗作業,展現高度責任感,也會持續爭取中央支持,整合地方資源,強化城市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