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武营国际音乐节 本周登场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自制音乐节庆【二○二四卫武营国际音乐节】今年迈入第三届,由亚洲极具代表性的女性作曲家陈银淑(Unsuk CHIN)担任艺术总监,汇聚各国顶尖音乐家与乐团,策划七场创新且极富想像力的售票节目与两场免费活动,融合新颖与传统,企图打破音乐流派的疆界,邀请观众於今(十二)至廿一日亲临卫武营「聆赏思绪的即刻共振,邂逅无疆的音乐洪流」!(见图)
卫武营艺术总监简文彬今(十二)日表示,透过一系列纵横古今、跨越文化的精彩节目与观众沟通音乐的多样性及无限可能,是卫武营创办国际音乐节的初心;今年,除了制作多场风格迥异的节目与演出多首台湾首演的音乐曲目之外,更邀请到韩国统营国际音乐节室内乐团(Ensemble Tongyeong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Ensemble TIMF)首次登台演出,开启了国际音乐节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期盼能将台湾在地的音乐能量,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国际音乐节开幕的前三周,很遗憾地接获匈牙利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与教育家-彼得·于特福许(Peter EOTVOS)离世的消息,我们已特别安排放映于特福许的纪录片《第七道门》以及映後座谈会,希望大师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与影响力,在台湾观众心中长远留存。
【二○二四卫武营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陈银淑指出,我们希望透过创新和充满想像力的节目来呈现音乐如何与人们的思想产生激荡,而今年国际音乐节中,台湾在地音乐家和国际音乐家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很开心可以连续三年组成卫武营当代乐团,也藉由「作曲家徵选计画」委托新生代的创作者为国际音乐节作曲,非常期待听到林硕俊《非零即一的和解》和刘韦志《众声喧哗六∶欲望之歌》作品的首次演出。
开幕音乐会《幻想说鼓》今日於卫武营音乐厅登场,由法国最重要的当代指挥家帕斯卡·罗菲( Pascal ROPHE )指挥,与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和波兰新生代音乐家玛丽安娜·贝德纳丝卡(Marianna BEDNARSKA)合作,全台首演匈牙利作曲巨擘彼得·于特福许於二○一二创作给打击乐及管弦乐团之《说鼓》,运用丰富的打击乐对比,融合说唱艺术(Sprechgesang),与乐团共同交织出节奏与声响的听觉盛宴。该场次也将演出为庆祝匈牙利布达和佩斯两市合并五十周年所写的《舞蹈组曲》和法国作曲家白辽士经典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幻想交响曲》。
统营国际音乐节室内乐团首次来台,明(十三)日由韩国二○二三年卡拉扬青年指挥家奖得主尹汉洁(Hankyeol YOON)指挥及二○一四年伊莉莎白大赛声乐组首奖得主女高音黄秀美(Sumi HWANG)共同带来将「歌剧」、「艺术歌曲」、「标题音乐」和「绝对音乐」四种曲目形态一次呈现在舞台上的音乐飨宴《歌咏音画》,共谱充满想像且画面感十足的浪漫乐章。
同样也是首次来台湾演出的贝德纳丝卡,继开幕音乐会首次演出後,将於四月十四日玛丽安娜·贝德纳丝卡打击独奏会《鼓动》演出中再次展现打击乐的无限可能,透过多变的乐器编制,让各种质地的击乐器搭配上敲打时制造出的情绪与抑扬顿挫,在卫武营表演厅中幻化成五花八门的声响,带领观众踏上一场击乐之旅。
由台湾杰出青年音乐家组成的卫武营当代乐团,将和法国指挥家皮耶-安德烈·瓦拉德( Pierre-Andre VALADE )合作,於四月十八、十九日两天,分别搭配台湾活跃的萨克斯风演奏家陈力锋与马来西亚钢琴家傅美儿带来当代音乐万花筒∶《街头剧场之情景》、《音乐玩具》两场演出,以声音建构大众对於当代音乐彷如万花筒反射之炫目想像。
利兹国际钢琴大赛得主-韩国钢琴家金善昱(Sunwook KIM),和荣获伊莉莎白皇后国际大赛桂冠小提琴家魏靖仪连袂登场,四月廿日将为观众带来横跨近二世纪,震慑人心的小提琴与钢琴合奏音乐会《琴竞·奏鸣曲》,两位亚洲重要的新生代演奏家将以完美默契及深厚技巧,充分展现钢琴与小提琴丰富、多样化的音色,双琴之间的交锋与配合,成就了一场极致听觉飨宴。
从贝多芬、华格纳到当代作曲家陈银淑,曲目安排跨越二百年之闭幕音乐会《跨越两世纪的琴声》四月廿一日压轴登场,由简文彬指挥高雄市交响乐团,以华格纳歌剧《帕西法尔》第一幕的前奏曲揭开序幕,紧接著由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首奖得主-美国大提琴家冯勇智登场,带来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二十五首作品之一」陈银淑的大提琴协奏曲,在扣人心弦的独奏和万马奔腾的壮丽合奏中,探索大提琴与管弦乐团的音响碰撞;下半场则邀请韩国钢琴家金善昱演出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让本届国际音乐节在绚烂豪壮又发人深省的乐音中谢幕。
除了规划七场精彩的演出节目外,本届音乐节另有两档免费活动,明(十三)日举办彼得·于特福许纪录片放映暨座谈会,播放《第七道门》纪录片与座谈,展现当代音乐大师彼得·于特福许奋而不懈又充满想像力的一生,而《乐读里希特》则透过抽象绘画与当代音乐跨领域的方式,以德国当代重量级艺术家葛哈·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图像为视觉基底,搭配电影导演科琳娜·贝尔兹(Corinna BELZ)的编导和作曲家马库斯·施密克勒(Marcus SCHMICKLER)创作音乐所完成长度三十二分钟的开拓性电影,让观众「听」见里希特图像中的视觉节奏。
卫武营艺术总监简文彬今(十二)日表示,透过一系列纵横古今、跨越文化的精彩节目与观众沟通音乐的多样性及无限可能,是卫武营创办国际音乐节的初心;今年,除了制作多场风格迥异的节目与演出多首台湾首演的音乐曲目之外,更邀请到韩国统营国际音乐节室内乐团(Ensemble Tongyeong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Ensemble TIMF)首次登台演出,开启了国际音乐节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期盼能将台湾在地的音乐能量,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国际音乐节开幕的前三周,很遗憾地接获匈牙利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与教育家-彼得·于特福许(Peter EOTVOS)离世的消息,我们已特别安排放映于特福许的纪录片《第七道门》以及映後座谈会,希望大师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与影响力,在台湾观众心中长远留存。
【二○二四卫武营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陈银淑指出,我们希望透过创新和充满想像力的节目来呈现音乐如何与人们的思想产生激荡,而今年国际音乐节中,台湾在地音乐家和国际音乐家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很开心可以连续三年组成卫武营当代乐团,也藉由「作曲家徵选计画」委托新生代的创作者为国际音乐节作曲,非常期待听到林硕俊《非零即一的和解》和刘韦志《众声喧哗六∶欲望之歌》作品的首次演出。
开幕音乐会《幻想说鼓》今日於卫武营音乐厅登场,由法国最重要的当代指挥家帕斯卡·罗菲( Pascal ROPHE )指挥,与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和波兰新生代音乐家玛丽安娜·贝德纳丝卡(Marianna BEDNARSKA)合作,全台首演匈牙利作曲巨擘彼得·于特福许於二○一二创作给打击乐及管弦乐团之《说鼓》,运用丰富的打击乐对比,融合说唱艺术(Sprechgesang),与乐团共同交织出节奏与声响的听觉盛宴。该场次也将演出为庆祝匈牙利布达和佩斯两市合并五十周年所写的《舞蹈组曲》和法国作曲家白辽士经典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幻想交响曲》。
统营国际音乐节室内乐团首次来台,明(十三)日由韩国二○二三年卡拉扬青年指挥家奖得主尹汉洁(Hankyeol YOON)指挥及二○一四年伊莉莎白大赛声乐组首奖得主女高音黄秀美(Sumi HWANG)共同带来将「歌剧」、「艺术歌曲」、「标题音乐」和「绝对音乐」四种曲目形态一次呈现在舞台上的音乐飨宴《歌咏音画》,共谱充满想像且画面感十足的浪漫乐章。
同样也是首次来台湾演出的贝德纳丝卡,继开幕音乐会首次演出後,将於四月十四日玛丽安娜·贝德纳丝卡打击独奏会《鼓动》演出中再次展现打击乐的无限可能,透过多变的乐器编制,让各种质地的击乐器搭配上敲打时制造出的情绪与抑扬顿挫,在卫武营表演厅中幻化成五花八门的声响,带领观众踏上一场击乐之旅。
由台湾杰出青年音乐家组成的卫武营当代乐团,将和法国指挥家皮耶-安德烈·瓦拉德( Pierre-Andre VALADE )合作,於四月十八、十九日两天,分别搭配台湾活跃的萨克斯风演奏家陈力锋与马来西亚钢琴家傅美儿带来当代音乐万花筒∶《街头剧场之情景》、《音乐玩具》两场演出,以声音建构大众对於当代音乐彷如万花筒反射之炫目想像。
利兹国际钢琴大赛得主-韩国钢琴家金善昱(Sunwook KIM),和荣获伊莉莎白皇后国际大赛桂冠小提琴家魏靖仪连袂登场,四月廿日将为观众带来横跨近二世纪,震慑人心的小提琴与钢琴合奏音乐会《琴竞·奏鸣曲》,两位亚洲重要的新生代演奏家将以完美默契及深厚技巧,充分展现钢琴与小提琴丰富、多样化的音色,双琴之间的交锋与配合,成就了一场极致听觉飨宴。
从贝多芬、华格纳到当代作曲家陈银淑,曲目安排跨越二百年之闭幕音乐会《跨越两世纪的琴声》四月廿一日压轴登场,由简文彬指挥高雄市交响乐团,以华格纳歌剧《帕西法尔》第一幕的前奏曲揭开序幕,紧接著由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首奖得主-美国大提琴家冯勇智登场,带来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二十五首作品之一」陈银淑的大提琴协奏曲,在扣人心弦的独奏和万马奔腾的壮丽合奏中,探索大提琴与管弦乐团的音响碰撞;下半场则邀请韩国钢琴家金善昱演出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让本届国际音乐节在绚烂豪壮又发人深省的乐音中谢幕。
除了规划七场精彩的演出节目外,本届音乐节另有两档免费活动,明(十三)日举办彼得·于特福许纪录片放映暨座谈会,播放《第七道门》纪录片与座谈,展现当代音乐大师彼得·于特福许奋而不懈又充满想像力的一生,而《乐读里希特》则透过抽象绘画与当代音乐跨领域的方式,以德国当代重量级艺术家葛哈·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图像为视觉基底,搭配电影导演科琳娜·贝尔兹(Corinna BELZ)的编导和作曲家马库斯·施密克勒(Marcus SCHMICKLER)创作音乐所完成长度三十二分钟的开拓性电影,让观众「听」见里希特图像中的视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