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会「复振航海文化力」计画 携手全国启动海洋DNA
【记者何弘斌/高雄报导】 2024/05/18

水国无边际,海路舟相系,为缩短国人在意识上与海洋的距离,海洋委员会今年在管碧玲主任委员的领导及大力支持下,推动为期四年以「船」为载体、「出航」为核心架构的「复振航海文化力」计画,期藉由传承用海智慧、重建舟船技艺、提升航海能力及串连特色进海文化等策略,以展览、出版、实作等方式,合力扬起岛国之帆,带领国人重拾并新创与海共生的航海技艺与用海智能。(见图)

海洋委员会今(十七)日说明,在一一三年「促进地方政府推动海洋事务补助计画」新增海洋文化思维主流的徵件领域,并接续支持学校、社教馆所及地方团体提案举办以社区用海记忆为主题的「老照片、老影像展览」,以「海洋文化领航计画」促成海洋传统知识与实践出版,及造舟技艺传承,并将於六月十五日国家海洋日庆祝活动时,邀请国人参与实践进海能力的「航海大会师」赛事与活动,一一三年度「复振航海文化力」各项提案,聚焦於原住民族造舟技艺与航海技术、中式传统船舶制作技艺,与台湾海洋地景及海洋产业文化路径等三大主轴。

为深入了解与重新探求原住民族的造船与航海,海委会支持出版兰屿朗岛部落跨越号的造舟与航行纪实等书籍;在船舶制作技艺方面,补助国立成功大学团队诠释保存中式帆船图谱;另为发掘台湾特色的海岸风貌、文史脉络与文化路径,与兰阳博物馆合作出版南方澳渔师的地名记忆专书。

即将归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造船及海洋工程系的海洋委员会政务副主委洪文玲表示,船是人类能在海洋活动的重要载体,而人类祖先越过「海岸线」进入海洋,是从手造、手划小船开始,逐渐利用风帆航行并畅行全球,直到最近几百年才利用机械动力新式船舶航海;因此,造(舟)船是用海的基础文化底蕴。近十多年来随著民间及教育界Maker风潮,有许多以建造可载人航行的小船为目标的教学计划与同好社团。洪文玲说,国人出海的渴望与「向海致敬」的开放海洋政策汇集,成为海洋委员会推动「航海力」复振,启动国人海洋基因的最关键力量。

今年六月十五日海洋委员会庆助第五届国家海洋日,重现及传承先民与海洋互动的航海、用船能力及智慧,办理包含「独木舟体验」、「帆船赛」、「帆船与游艇静态参观」及「特色船舶、独木舟造船工艺展示」的「航海大会师」活动,欢迎大家一起前往参加!让我们将来能够在海上以「船」会友,一同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