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藝術啟發新思維 小港高中學生參觀與AI共存的台灣金屬畫
社教館展示廳現正展出「二○二四黃建和個展-台灣金屬畫能與AI共存的畫作」,近日小港高中校長薛鈺勤特地帶領中油班與台電班的學生前往觀展,由展者清華大學退休教授黃建和親自導覽;這次展出五十三幅黃教授獨特的無毒環保金屬畫,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到藝術與科技、環保理念的深刻交融。(見圖)
社教館今(六)日說明,黃建和教授是一位跨界的創新者,他的創作涵蓋藝術領域與科學,特別是金屬的氧化與表面化學研究,其投入金屬氧化與表面處理研究長達四十多年,他曾在國際電線電纜協會(WA)和美國表面處理學會(AESF)擔任技術顧問,也與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推動了台灣表面處理技術的進步。
黃建和教授將他豐富的科學經驗應用於藝術創作,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藝術領域-無毒環保金屬畫,其新穎的創作方式在世界範圍內都屬獨一無二;他採用金、銀、銅、鐵、鈀與鈦等金屬作為顏料,作品無需任何化學品處理,不會產生環境污染,金屬畫作還經過高溫燒製,具備極強的耐用性,能夠抗水、耐火、抗蟲蛀並且不會老化。
針對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藝術創作這一熱門話題,黃教授表示,AI能處理複雜問題,但它無法從根本上創造全新的東西,我的金屬畫正是基於多年的科學研究與創造性思考,這些是AI難以觸及的領域。他認為,AI可以輔助創作過程,但無法取代人類在藝術創作中的情感與靈感。因此,他相信金屬畫藝術能夠在AI時代保持其獨特性,甚至與之共存。
小港高中校長薛鈺勤在參觀時與學生分享,隨著人工智慧逐漸融入生活,能夠展現人類創造力的藝術作品將更加珍貴;她特別強調黃教授的金屬畫創作使用環保材料,傳遞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對學生而言,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黃建和教授的展覽不僅展示了其創新藝術的魅力,也呼籲大眾關注環保議題,讓學生們從藝術的角度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該展覽將持續至十二月十日,請觀眾把握難得的觀賞機會。
社教館今(六)日說明,黃建和教授是一位跨界的創新者,他的創作涵蓋藝術領域與科學,特別是金屬的氧化與表面化學研究,其投入金屬氧化與表面處理研究長達四十多年,他曾在國際電線電纜協會(WA)和美國表面處理學會(AESF)擔任技術顧問,也與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推動了台灣表面處理技術的進步。
黃建和教授將他豐富的科學經驗應用於藝術創作,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藝術領域-無毒環保金屬畫,其新穎的創作方式在世界範圍內都屬獨一無二;他採用金、銀、銅、鐵、鈀與鈦等金屬作為顏料,作品無需任何化學品處理,不會產生環境污染,金屬畫作還經過高溫燒製,具備極強的耐用性,能夠抗水、耐火、抗蟲蛀並且不會老化。
針對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藝術創作這一熱門話題,黃教授表示,AI能處理複雜問題,但它無法從根本上創造全新的東西,我的金屬畫正是基於多年的科學研究與創造性思考,這些是AI難以觸及的領域。他認為,AI可以輔助創作過程,但無法取代人類在藝術創作中的情感與靈感。因此,他相信金屬畫藝術能夠在AI時代保持其獨特性,甚至與之共存。
小港高中校長薛鈺勤在參觀時與學生分享,隨著人工智慧逐漸融入生活,能夠展現人類創造力的藝術作品將更加珍貴;她特別強調黃教授的金屬畫創作使用環保材料,傳遞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對學生而言,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黃建和教授的展覽不僅展示了其創新藝術的魅力,也呼籲大眾關注環保議題,讓學生們從藝術的角度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該展覽將持續至十二月十日,請觀眾把握難得的觀賞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