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林下經濟 臺灣山茶採製課程收穫滿滿

為活化原生茶資源、推廣林下經濟永續利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於近日舉辦「臺灣山茶採摘與製茶教育訓練」,邀請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專業師資授課,吸引三十二位在地農友、茶產業從業者與工作站夥伴參與,深入認識臺灣原生山茶的採摘、製作與風味評鑑,實地走訪高雄市六龜區五公山林班地,展開兩天一夜的產業入門體驗。(見圖)
主辦單位今(廿)日說明,課程第一天由茶改場南部分場林儒宏分場長帶領學員實地觀察茶樹、辨識芽葉、進行適期採摘,並操作微波殺青,親手製作綠茶與發酵紅茶;下午進一步講解林下經濟經營原則,包括不得使用農藥與化肥、維持生態友善環境、推動品牌建立等重點。
第二天課程進入感官評鑑與茶樣實作階段,學員手持鑑定杯進行聞香、觀色與品飲練習,從不同的揉捻時間、殺青方式與採摘熟度中,解析茶湯的色澤與香氣變化;學員共產出三十二款紅茶樣品,展現多樣化成果,並學習紅茶風味評比方法,深化製茶知識與品評能力。
屏東分署副分署長朱木生表示,林下經濟是實現森林多元利用的重要策略,臺灣山茶兼具生態價值與產業力,期望透過此類實作課程,讓更多林農了解友善栽培與永續經營的可能。
學員熱烈反應課程內容專業、紮實,從理論到實作、從香氣到風味解析都受益良多,有學員提到,這是難得一見的茶葉感官訓練體驗,深入理解樹勢管理、採摘芽葉、製茶細節與品質關鍵,對林下經濟產業也有更多信心。
屏東分署指出,林下經濟臺灣山茶品項已有六龜區、茂林區等二十四位國公私有林農加入,栽植株數七千零三十九株,面積約十二.五二一五公頃,分署與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持續合作輔導林農,也歡迎對臺灣山茶栽培或林下經濟發展有興趣的林農朋友,可洽詢各工作站或經營企劃科,分署提供申請諮詢、購苗、栽培、管理與標章認證等輔導資源,攜手建立在地特色、友善環境與永續經濟並進的林下產業新模式。
主辦單位今(廿)日說明,課程第一天由茶改場南部分場林儒宏分場長帶領學員實地觀察茶樹、辨識芽葉、進行適期採摘,並操作微波殺青,親手製作綠茶與發酵紅茶;下午進一步講解林下經濟經營原則,包括不得使用農藥與化肥、維持生態友善環境、推動品牌建立等重點。
第二天課程進入感官評鑑與茶樣實作階段,學員手持鑑定杯進行聞香、觀色與品飲練習,從不同的揉捻時間、殺青方式與採摘熟度中,解析茶湯的色澤與香氣變化;學員共產出三十二款紅茶樣品,展現多樣化成果,並學習紅茶風味評比方法,深化製茶知識與品評能力。
屏東分署副分署長朱木生表示,林下經濟是實現森林多元利用的重要策略,臺灣山茶兼具生態價值與產業力,期望透過此類實作課程,讓更多林農了解友善栽培與永續經營的可能。
學員熱烈反應課程內容專業、紮實,從理論到實作、從香氣到風味解析都受益良多,有學員提到,這是難得一見的茶葉感官訓練體驗,深入理解樹勢管理、採摘芽葉、製茶細節與品質關鍵,對林下經濟產業也有更多信心。
屏東分署指出,林下經濟臺灣山茶品項已有六龜區、茂林區等二十四位國公私有林農加入,栽植株數七千零三十九株,面積約十二.五二一五公頃,分署與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持續合作輔導林農,也歡迎對臺灣山茶栽培或林下經濟發展有興趣的林農朋友,可洽詢各工作站或經營企劃科,分署提供申請諮詢、購苗、栽培、管理與標章認證等輔導資源,攜手建立在地特色、友善環境與永續經濟並進的林下產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