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son Nautical:產能過剩風險正增加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海事數據與貨櫃管理解決機構Veson Nautical近日發布一份白皮書內容指出,目前全球航運業市場情況類似以往航運週期的中期過渡期,也就是市場表面上看似穩定,但潛在壓力正在悄悄增加。
這份題為《航運週期剖析:歷史能告訴我們關於未來市場什麼》(The Anatomy of Shipping Cycles:What History Can TellUs About Tomorrow′s Market)白皮書表示,隨著船隊交付量增加、全球貿易區緩及監管限制緊收,陷入產能過剩風險正在加大。
白皮書合著者、Veson Nautical估值與分析副總裁Matt Freeman表示,回顧以往航運週期,目前正處於從高點到低點的過渡階段。他強調,要成功駕馭這種脆弱的平衡,不僅需操作紀律,還需深入瞭解塑造之前週期的結構模式。
這份報告引用二○○三年至二○○八年由中國工業繁榮推動的「香檳超級週期」。在巔峰時期,好望角型船運價在短短五年內從每天二萬美元飆升至近二十萬美元,此一激增引發全球訂購潮,訂單量激增至現役船隊的六十%。
Freeman分析,當全球陷入二○○八年金融風暴時,收益幾乎在一夜之間暴跌,但交付卻持續數年,使經濟衰退更為嚴重。審視這樣的例子,就會開始看到一些模式,協助公司為航運市場不可避免的轉變做好準備。
報告並研究二○二○年新冠疫情造成衝擊,指出儘管運費飆升,但多數船東仍抵抗過度訂購,由於採取更謹慎、更自律的因應措施,結果只是暫時波動,而非完整的結構性週期。
儘管沒有兩個週期以完全相同方式展開,但報告確定一組通常在轉折點之前重複出現的訊號。最明顯例子之一就是新船平價,即五年船齡或零年船齡的船舶,開始以新船成本或高於新船成本進行交易。顯示急迫性超過資產基本面,史上曾出現在市場高峰期,包括二○○八年金融危機之前、二○一四年油價暴跌之前及新冠疫情後貨櫃運價飆升前。
Veson合著者兼估值分析師Felix Tordoff提醒,現在多個細部市場新建船舶價格回歸不啻是一個警告訊號,在航運市場中,急迫感超過紀律性,短期契機可能會影響長期判斷。
白皮書指出,定期船隊交付量正在上升,尤其是散裝貨船領域,將在二○二七至二○二八年達到高峰。全球貿易成長正在趨緩,世貿組織將今年預測下調至二點二%,遠低於二○一○年後的平均值。
儘管EEXI與CII等新的環境法規可能會降低有效船隊運能,但白皮書認為,這不足以平衡新增噸位。
Tordoff表示,綜合判斷這些訊號代表航運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下一次轉變可能會毫無預兆到來,與之前週期一樣,平衡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然後突然被打破。
白皮書結論是,航運週期並不是需擔心的異常現象,而是可理解與策略管理的重複模式。儘管預測它們的確切時間仍難以捉摸,但識別它們的結構與訊號能為操作者提供強大決策優勢。
Freeman總結,在目前複雜海運環境中,市場情緒不斷高漲,供應不斷增加,而需求卻在減弱,需識別這些訊號,退一步去思考,評估整個週期,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這份題為《航運週期剖析:歷史能告訴我們關於未來市場什麼》(The Anatomy of Shipping Cycles:What History Can TellUs About Tomorrow′s Market)白皮書表示,隨著船隊交付量增加、全球貿易區緩及監管限制緊收,陷入產能過剩風險正在加大。
白皮書合著者、Veson Nautical估值與分析副總裁Matt Freeman表示,回顧以往航運週期,目前正處於從高點到低點的過渡階段。他強調,要成功駕馭這種脆弱的平衡,不僅需操作紀律,還需深入瞭解塑造之前週期的結構模式。
這份報告引用二○○三年至二○○八年由中國工業繁榮推動的「香檳超級週期」。在巔峰時期,好望角型船運價在短短五年內從每天二萬美元飆升至近二十萬美元,此一激增引發全球訂購潮,訂單量激增至現役船隊的六十%。
Freeman分析,當全球陷入二○○八年金融風暴時,收益幾乎在一夜之間暴跌,但交付卻持續數年,使經濟衰退更為嚴重。審視這樣的例子,就會開始看到一些模式,協助公司為航運市場不可避免的轉變做好準備。
報告並研究二○二○年新冠疫情造成衝擊,指出儘管運費飆升,但多數船東仍抵抗過度訂購,由於採取更謹慎、更自律的因應措施,結果只是暫時波動,而非完整的結構性週期。
儘管沒有兩個週期以完全相同方式展開,但報告確定一組通常在轉折點之前重複出現的訊號。最明顯例子之一就是新船平價,即五年船齡或零年船齡的船舶,開始以新船成本或高於新船成本進行交易。顯示急迫性超過資產基本面,史上曾出現在市場高峰期,包括二○○八年金融危機之前、二○一四年油價暴跌之前及新冠疫情後貨櫃運價飆升前。
Veson合著者兼估值分析師Felix Tordoff提醒,現在多個細部市場新建船舶價格回歸不啻是一個警告訊號,在航運市場中,急迫感超過紀律性,短期契機可能會影響長期判斷。
白皮書指出,定期船隊交付量正在上升,尤其是散裝貨船領域,將在二○二七至二○二八年達到高峰。全球貿易成長正在趨緩,世貿組織將今年預測下調至二點二%,遠低於二○一○年後的平均值。
儘管EEXI與CII等新的環境法規可能會降低有效船隊運能,但白皮書認為,這不足以平衡新增噸位。
Tordoff表示,綜合判斷這些訊號代表航運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下一次轉變可能會毫無預兆到來,與之前週期一樣,平衡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然後突然被打破。
白皮書結論是,航運週期並不是需擔心的異常現象,而是可理解與策略管理的重複模式。儘管預測它們的確切時間仍難以捉摸,但識別它們的結構與訊號能為操作者提供強大決策優勢。
Freeman總結,在目前複雜海運環境中,市場情緒不斷高漲,供應不斷增加,而需求卻在減弱,需識別這些訊號,退一步去思考,評估整個週期,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