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進出口公會、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聯合發布2023跨境電商焦點報告
▲IEAT提供
台北市進出口同業公會(IEAT)、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十五日聯合發布《二○二三跨境電商焦點報告》,歷經三年全球疫情封鎖,報告發現在四五○家台灣企業調查中,疫後有四十九·三%的企業選擇「導入或提升線上電商布局」,以作為解封後、未來三年企業主要拓銷模式,超越「全球參展拓銷」的四十·四%,顯示儘管疫後實體貿易雖已恢復正常、許多企業開始恢復線下拓銷,但線上模式也成為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的主要路線。
今年調查還發現,在疫情發展中,高達六十二%企業面臨「客戶訂單減少或業績下滑」的困境,因此有近四十六%企業選擇「積極採取數位行銷與開發」以拓展全球市場,並有四二%企業選擇積極「上架電商平台與官網」,數位模式成為突破疫情封鎖的主要手段。
對於跨境電商成為疫後新常態,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負責人謝孜希指出,這與亞馬遜與企業管理顧問公司Access Partnership在二○二三年七月發表的《台灣出口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與展望》報告觀察相當一致,在受訪問的三百家台灣中小及微型企業中,有七十一%的企業認為,若沒有電子商務就無法實現出口貿易,可見未來台灣企業投入跨境電商的比例會快速成長。
儘管台灣企業已高度認同佈局跨境電商的重要性,但企業投入電商仍存在不少難題,在連續三年的《跨境電商焦點報告》觀察顯示,「欠缺電商人才」仍是至今最大的挑戰,今年更有逾六十四%企業表示欠缺電商人才與技能,凸顯電商人才供應已成為台灣企業順利發展電商的首要任務。
IEAT秘書長黃文榮指出,台灣企業對跨境電商存在一定的認知,但在觀念與投入程度才是重點。今年新加入的焦點團體訪談中,研究團隊發現傳統投入跨境電商仍有許多牽絆,包括:企業因習於舊有成功模式在心態與行為上表現保守;對跨境電商新商業模式認識不足,簡化存在的價值,進而拒絕嘗試改變;在新商業模式的技術能力支持上,受訪企業坦言人才存在斷層,無從改變;最後,中小企業一向投資未來不足,由於跨境電商是新戰略,也面臨短期不易回收的挑戰。
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負責人謝孜希提到,今年發布的《跨境電商焦點報告》就以「決策與團建」為主題,特別聚焦在「決策思維變革」與「電商團隊創建」等組織行為層次,鼓勵企業主立定決心、再次展現當年創業初衷,運用台灣跨境電商完整的生態鏈,全面投入資源、建構團隊,跟上時代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數位時代創新長James Huang在接受調查團隊訪問時表示,領導人的決心攸關電商轉型的成敗,尤其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更有賴領導者親身投入,才能帶領員工深入學習、組建專責運營團隊。建議企業主應將電商視為企業追求長期成長的承諾,給予足夠資源培養人才、建團隊。根據今年的調查顯示,僅有五十一·七%的電商營運是由企業負責人投入、主導電商決策,在企業追求變革的過程中,這個比例其實仍令人憂心。
近幾年在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的共同扶持下,一路協助台灣企業從零開始佈局跨境電商,更已有多家企業逐步獲得亮麗成績,甚至成為台北新貿獎得主。本次研究報告整理許多歷年得獎者決策與團建路程,包括:創新研發「CuboAi智慧寶寶攝影機」的雲云科技、生存遊戲週邊商品製造商鴻翔兄弟、MIT觸控筆品牌RENAISSER瑞納瑟;也有從傳產轉型品牌電商的電動刮鬍刀/寵物電剪製造商昆豪企業、醫療手套大廠禾寶醫療器材、亞洲車用儀錶大廠技詮科技、自電動開罐器Kitchen Mama駿旺公司等,為企業歸納出向跨境電商進化的四大部曲,藉由思維改變、價值整合、團隊建立、商業變革等四個環節,逐步打造跨境電商新藍圖。
十一月初由台北市政府公布、新科的二○二三台北新貿獎金獎企業中,依然有多家亞馬遜大賣家獲獎,調查也透過專訪形式,邀請其中的極山、向創、傳世通訊與飛輪電商四家傑出企業,由其主導電商營運的決策者現身分享,如何從自身完整論述思維的轉變,再到帶領團隊成功營運電商、翻新跨境電商銷售額的精彩故事。
今年調查還發現,在疫情發展中,高達六十二%企業面臨「客戶訂單減少或業績下滑」的困境,因此有近四十六%企業選擇「積極採取數位行銷與開發」以拓展全球市場,並有四二%企業選擇積極「上架電商平台與官網」,數位模式成為突破疫情封鎖的主要手段。
對於跨境電商成為疫後新常態,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負責人謝孜希指出,這與亞馬遜與企業管理顧問公司Access Partnership在二○二三年七月發表的《台灣出口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與展望》報告觀察相當一致,在受訪問的三百家台灣中小及微型企業中,有七十一%的企業認為,若沒有電子商務就無法實現出口貿易,可見未來台灣企業投入跨境電商的比例會快速成長。
儘管台灣企業已高度認同佈局跨境電商的重要性,但企業投入電商仍存在不少難題,在連續三年的《跨境電商焦點報告》觀察顯示,「欠缺電商人才」仍是至今最大的挑戰,今年更有逾六十四%企業表示欠缺電商人才與技能,凸顯電商人才供應已成為台灣企業順利發展電商的首要任務。
IEAT秘書長黃文榮指出,台灣企業對跨境電商存在一定的認知,但在觀念與投入程度才是重點。今年新加入的焦點團體訪談中,研究團隊發現傳統投入跨境電商仍有許多牽絆,包括:企業因習於舊有成功模式在心態與行為上表現保守;對跨境電商新商業模式認識不足,簡化存在的價值,進而拒絕嘗試改變;在新商業模式的技術能力支持上,受訪企業坦言人才存在斷層,無從改變;最後,中小企業一向投資未來不足,由於跨境電商是新戰略,也面臨短期不易回收的挑戰。
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負責人謝孜希提到,今年發布的《跨境電商焦點報告》就以「決策與團建」為主題,特別聚焦在「決策思維變革」與「電商團隊創建」等組織行為層次,鼓勵企業主立定決心、再次展現當年創業初衷,運用台灣跨境電商完整的生態鏈,全面投入資源、建構團隊,跟上時代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數位時代創新長James Huang在接受調查團隊訪問時表示,領導人的決心攸關電商轉型的成敗,尤其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更有賴領導者親身投入,才能帶領員工深入學習、組建專責運營團隊。建議企業主應將電商視為企業追求長期成長的承諾,給予足夠資源培養人才、建團隊。根據今年的調查顯示,僅有五十一·七%的電商營運是由企業負責人投入、主導電商決策,在企業追求變革的過程中,這個比例其實仍令人憂心。
近幾年在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的共同扶持下,一路協助台灣企業從零開始佈局跨境電商,更已有多家企業逐步獲得亮麗成績,甚至成為台北新貿獎得主。本次研究報告整理許多歷年得獎者決策與團建路程,包括:創新研發「CuboAi智慧寶寶攝影機」的雲云科技、生存遊戲週邊商品製造商鴻翔兄弟、MIT觸控筆品牌RENAISSER瑞納瑟;也有從傳產轉型品牌電商的電動刮鬍刀/寵物電剪製造商昆豪企業、醫療手套大廠禾寶醫療器材、亞洲車用儀錶大廠技詮科技、自電動開罐器Kitchen Mama駿旺公司等,為企業歸納出向跨境電商進化的四大部曲,藉由思維改變、價值整合、團隊建立、商業變革等四個環節,逐步打造跨境電商新藍圖。
十一月初由台北市政府公布、新科的二○二三台北新貿獎金獎企業中,依然有多家亞馬遜大賣家獲獎,調查也透過專訪形式,邀請其中的極山、向創、傳世通訊與飛輪電商四家傑出企業,由其主導電商營運的決策者現身分享,如何從自身完整論述思維的轉變,再到帶領團隊成功營運電商、翻新跨境電商銷售額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