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睡不好 2方法3招化解
現代人生活壓力沉重,夜晚常難眠。醫師指出,可觀察睡眠品質、用穿戴裝置觀察呼吸間心率變化,了解自身睡眠狀況是否跟壓力有關,並透過規律作息、運動、想法轉念改善。
壓力舒緩有賴「自律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調節,而長期壓力狀態,會促使交感神經頻繁作用,也會讓副交感神經失靈,導致身體就像輛不斷踩油門加速的車子,可能使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導致心血管、消化及免疫系統等慢性病風險提高。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有兩個方法可以檢視與監測壓力狀態。
首先可透過觀察睡眠品質了解,睡眠品質不佳,通常代表處於壓力較大的狀態。且研究顯示,若老鼠整晚沒有進入睡眠狀態,隔日壓力荷爾蒙即會明顯升高,讓大腦處在警覺狀態,導致睡眠品質又下降;睡不好,也會反過來增加壓力,降低人對於壓力的處理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可透過運動手錶等穿戴裝置,監測心率變異性。「心率變異性」是指心跳間隔的在呼吸間的速度變化;正常來說,吸氣時心率會加快,吐氣時則會減慢,但處於壓力狀態時,呼吸變得急促,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的調節作用,導致心率變異性降低。促進副交感神經功能,蘇聖傑說,可透過刻意禪修、靜坐冥想、太極、瑜珈等練習呼吸,延長吐氣時間,平衡自律神經系統,減輕壓力的負面影響。
睡眠充足和適當休息可減輕身心壓力,規律睡眠、飲食和活動也很重要。蘇聖傑指出,規律作息可以幫助維持身體生理節律,節律穩定有助於調節荷爾蒙和神經系統,使身體更能應對壓力。
運動的好處,則是可以消耗壓力荷爾蒙。蘇聖傑說明,當人意識到有壓力時,如同遠古時期面對狩獵者威脅,身體會啟動處理壓力機制,以便即時逃跑及戰鬥,而運動可以有助消耗多餘的壓力荷爾蒙,釋放能量,恢復身體平衡。
此外,不可預測、不可控制及不可改變是大腦不喜歡的情況,會使大腦倍感壓力。蘇聖傑提醒,隨著年紀增長,應該保持開放心胸,正向看待生活變化與無常,不過度執著不可掌控的事物,藉由想法的轉變來化解壓力。
壓力舒緩有賴「自律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調節,而長期壓力狀態,會促使交感神經頻繁作用,也會讓副交感神經失靈,導致身體就像輛不斷踩油門加速的車子,可能使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導致心血管、消化及免疫系統等慢性病風險提高。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有兩個方法可以檢視與監測壓力狀態。
首先可透過觀察睡眠品質了解,睡眠品質不佳,通常代表處於壓力較大的狀態。且研究顯示,若老鼠整晚沒有進入睡眠狀態,隔日壓力荷爾蒙即會明顯升高,讓大腦處在警覺狀態,導致睡眠品質又下降;睡不好,也會反過來增加壓力,降低人對於壓力的處理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可透過運動手錶等穿戴裝置,監測心率變異性。「心率變異性」是指心跳間隔的在呼吸間的速度變化;正常來說,吸氣時心率會加快,吐氣時則會減慢,但處於壓力狀態時,呼吸變得急促,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的調節作用,導致心率變異性降低。促進副交感神經功能,蘇聖傑說,可透過刻意禪修、靜坐冥想、太極、瑜珈等練習呼吸,延長吐氣時間,平衡自律神經系統,減輕壓力的負面影響。
睡眠充足和適當休息可減輕身心壓力,規律睡眠、飲食和活動也很重要。蘇聖傑指出,規律作息可以幫助維持身體生理節律,節律穩定有助於調節荷爾蒙和神經系統,使身體更能應對壓力。
運動的好處,則是可以消耗壓力荷爾蒙。蘇聖傑說明,當人意識到有壓力時,如同遠古時期面對狩獵者威脅,身體會啟動處理壓力機制,以便即時逃跑及戰鬥,而運動可以有助消耗多餘的壓力荷爾蒙,釋放能量,恢復身體平衡。
此外,不可預測、不可控制及不可改變是大腦不喜歡的情況,會使大腦倍感壓力。蘇聖傑提醒,隨著年紀增長,應該保持開放心胸,正向看待生活變化與無常,不過度執著不可掌控的事物,藉由想法的轉變來化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