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醫師不願意投入急重科別 不合理稅負制有關係
近日醫院急難重醫師人力不足,年輕醫師不願意投入急難重科別,醫院的醫師離開醫院體系主治醫師大量流向診所,背後反映出醫師結構性問題,與不合理的稅負制度密切相關。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現行制度下,醫院主治醫師幾乎全數收入列為薪資所得,最高稅率可達四○%;反觀診所醫師扣除營運成本後再課稅,稅負上的差異也是導致人才離開醫院體系的原因之一。
醫院主治醫師長年承擔夜間值班、創傷重大手術與急重難罕症照護,平均每週工時高達七十至一百小時,遠超過一般受薪階級職工但其「加班費」卻與薪資一併課稅,無法反映其超時勞動的特殊性與貢獻。
呼籲政府應比照警消、軍人等特殊職業,對醫院執業醫師的值班費與加班費提供稅務減免。這不僅是對醫師勞動價值的基本尊重,更是保障全民就醫權益,避免醫院醫師流向診所造成結構性失衡的關鍵。
醫院醫師是台灣急重症醫療的最後一道防線。唯有創造合理制度,才能留住人才,維護醫療量能,守護全民健康。
肯定政府正視這項長年未解的制度問題,給予醫師一個合理工作的環境,給台灣社會一個可長可久的健康保障。支持衛福部健保署在這個關鍵的人才流失時間點上研議針對醫院醫師的加班費與值班費提供合理節稅空間待。唯有調整合理的稅負制度才能讓更多的醫院醫師願意留在第一線。
醫院主治醫師長年承擔夜間值班、創傷重大手術與急重難罕症照護,平均每週工時高達七十至一百小時,遠超過一般受薪階級職工但其「加班費」卻與薪資一併課稅,無法反映其超時勞動的特殊性與貢獻。
呼籲政府應比照警消、軍人等特殊職業,對醫院執業醫師的值班費與加班費提供稅務減免。這不僅是對醫師勞動價值的基本尊重,更是保障全民就醫權益,避免醫院醫師流向診所造成結構性失衡的關鍵。
醫院醫師是台灣急重症醫療的最後一道防線。唯有創造合理制度,才能留住人才,維護醫療量能,守護全民健康。
肯定政府正視這項長年未解的制度問題,給予醫師一個合理工作的環境,給台灣社會一個可長可久的健康保障。支持衛福部健保署在這個關鍵的人才流失時間點上研議針對醫院醫師的加班費與值班費提供合理節稅空間待。唯有調整合理的稅負制度才能讓更多的醫院醫師願意留在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