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使民眾不慎誤食甚至成癮 小心NPS 偽裝、變裝毒死人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5/06/16

隨著科技發展、社會環境變遷等多重因素,近年國內外皆受到新興影響精神物質(簡稱NPS)濫用危害之衝擊,衍生許多社會安全及公共衛生等問題。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NationsOfficeonDrugsandCrime,簡稱UNODC)通報NPS種類已超過千種,顯見NPS種類繁多,然多數毒性作用尚不明確,對健康危害風險大,且常以偽裝、變裝等多元型態方式,誘使民眾不慎誤食甚至成癮,導致中毒或死亡。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應保持高度警戒心,與毒品保持距離勿好奇,勇敢拒絕不嘗試。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3年「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年報,我國NPS檢出件次以合成卡西酮類為首位,該類別又以4-甲基甲基卡西酮(Mephedrone,俗稱喵喵)檢出件次最多。4-甲基甲基卡西酮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施用後可產生類似甲基安非他命、搖頭丸等興奮感與愉悅感的效果,但對身體卻可能出現噁心、嘔吐、心悸、血壓升高、呼吸困難、喪失意識等健康危害,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