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睡、側睡、鬆軟寢具、共床、包過緊 風險增 改善嬰兒睡眠環境 防猝死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5/06/16

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是全球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發生在出生一歲內的健康嬰兒身上,且多在睡眠中無預警地發生。台灣兒科醫學會與美國兒科醫學會皆建議,改善嬰兒睡眠環境是預防SIDS的重要措施。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定義,SIDS為「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因此涉及多重因素,例如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睡眠時呼吸調節能力不足、處於高風險睡眠環境等。

研究指出,趴睡、側睡、使用鬆軟寢具、共床、包覆過緊、室溫過高、父母吸菸等皆可能增加SIDS風險。許多SIDS個案顯示寶寶於入睡後翻身壓迫口鼻,或因無法清除被覆物導致窒息,加上新生兒自律神經尚未健全,無法及時喚醒或調節呼吸,因此陷入致命狀態卻沒有明顯的徵兆。

根據台灣與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預防嬰兒猝死的基本原則包含讓寶寶全程仰睡、避免與大人同床、確保嬰兒床表面平整且無多餘寢具,以及避免包裹過緊導致過熱或壓迫口鼻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公開呼籲照護者務必遵守「不趴睡、不用枕、不鬆軟、不悶熱、不同床」等五大安全守則,也在在強調不使用棉被與枕頭的情況下,家長應透過「正確的育兒用品」替寶寶打造一個安全且舒適的睡眠空間。

然而,許多家長會選擇使用「嬰兒包巾」來協助寶寶建立穩定的睡姿與睡眠節律。嬰兒在出生後數週內,常出現驚嚇反射(Moro Reflex),若缺乏包覆感容易頻繁醒來,影響睡眠品質與作息。然而,傳統包巾若設計不良或包覆方式不當,不僅無法發揮預期效果,反而會造成嬰兒翻身後窒息、髖關節發育不良等風險。因此,家長在選擇包巾時,除了考量材質與便利性,更應注重是否具有安全認證與符合寶寶自然發展的設計。在選購包巾時,提醒民眾應優先考量是否具備國際安全檢驗與人體工學設計,並根據實際體型與發展階段選擇合適款式,像是蝶型包巾等,讓寶寶在安全又舒適的狀態下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