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確診萬名肝癌患 男性是女性1.5倍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6/12

肝臟主要有營養代謝儲存、製造膽汁、分解毒素以及凝血的作用,可說是人體相當重要的器官。台北慈濟醫院十一日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確診肝癌,七千七百名病人因為肝癌死亡,高居癌症發生率第三名及死亡率第二名,其中,男性是女性的一‧五倍。

胃腸肝膽科醫師陳泓達指出,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及有肝癌家族病史者皆是肝癌好發族群。隨著年齡增長,病人免疫系統功能逐漸下降,對於癌細胞監控與清除能力也隨之降低,癌變機率也隨之增加。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要到腫瘤增大甚至破裂或病情達中後期,患者才會有腹痛、噁心、腹水及黃疸指數過高等。

若沒有及時就醫診治,腫瘤可能侵犯血管或發生遠端轉移,甚至發生腫瘤破裂出血等相關病症。因此,早期診斷的重要性,在於早期肝癌五年存活率可達五成左右或更高。

肝癌診斷除觀察臨床表現外,還需藉由抽血檢查肝功能狀態,並利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造影等相關檢查確認腫瘤型態、大小以及是否有轉移。

陳泓達醫師進一步指出,四十歲以上民眾可以考慮每年定期進行肝臟檢查;B型、C型肝炎者每半年追蹤一次;肝硬化病人因為罹癌風險高,應每三個月密集檢查一次。民眾若是檢查發現癌症前兆或有腹痛等,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診斷,選擇最妥適的治療方案。

個案當中,年近八旬許奶奶患有慢性肺病、心臟衰竭、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長期於台北慈濟醫院追蹤看診。半年前回診發現肝指數過高,感染科醫師遂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脂肪肝及肝臟一顆約三公分大腫瘤,轉診至胃腸肝膽科陳泓達醫師門診進行檢查,檢查發現患者罹患肝癌,許奶奶接受手術,術後三天平安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