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經現實下 美中的敵友關係
2025/06/12

美中關係從接觸走向對抗,未來是否將進入「新冷戰」時期,迄今仍是國際關注焦點。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及主要大國,其關係的穩定將對全球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雙方除需持續尋求務實的解決方案,並應避免將彼此逼上死路,以防止衝突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美中雙方代表十日於英國倫敦舉行第二輪貿易談判,美國商務部長稱進行順利,雙方尋求在出口管制上能進一步突破僵局,避免爆發新一波的貿易戰。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表示,若中國加快稀土和磁鐵的出貨速度,美國可以取消近期對部份貨物實施的出口管制,例如半導體。

由於稀土和磁鐵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美中兩國五月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的首輪貿易談判中,雙方皆同意讓步以免陷入全面貿易禁運,但兩國之後仍相互指責對方以多項出口管制措施,試圖掐住供應鏈,迄今雙方談判尋求達成進一步協議的可能性,其實並不意外。

在政經現實下,川普拿晶片禁令來換稀土,在美中第二輪貿易談判中,由雙方聚焦在稀土及半導體等出口限制即可窺之一二。美方表明,若北京同意加快稀土出口,總統川普則會放寬對中國出售晶片的限制。稀土的重要性,在相關馬達零部件的運用上,實具高度關鍵性,單就戰機、電動車而言,若無稀土供應,至少在現今產品製造上,將出現重大衝擊。

美中政治的衝突複雜且多面,涉及包括地緣政治、經濟、科技等多個層面,要解決這些衝突,雙方均需採取多種策略,包括保持溝通與對話、尋求共同利益與合作領域、明確競爭的界線與規則,以及解決核心的分歧,並扮演第三方與國際社會的角色。儘管分歧仍存,但美中兩國高層持續進行會談至關重要,以倫敦舉行的美中經貿會談,即顯示雙方有意透過對話解決問題,有助避免誤判與衝突的升級。

未來美中尋求共同利益與合作領域,將是必尋之途,也包括必須確立在競爭上的界線與規則。至少在打擊毒品販運上,雙方已同意加強合作,另外的人工智慧風險管控方面的對話,也有助確保技術的發展不致威脅全球穩定,以及防止競爭演變為直接的衝突。

目前美中貿易問題,仍需透過談判解決貿易逆差、關稅、非關稅貿易壁壘、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等問題。而台灣問題,則是美中關係中最為敏感的核心議題,雙方務需克制,避免單方面的改變現狀。

美中政經衝突的解決涉及兩國國家利益,甚至全球性的戰略目標,但在政經現實下,雙方的敵友發展,正如未來的美中台關係,在不確定中,期能尋求長遠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