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推動國中小美感體驗計畫 661校參與
【記者王志誠、周貞伶/台北報導】 2024/09/20

▲學生透過戲劇導覽探索演藝廳空間(宜蘭演藝廳x宜蘭國民小學)。(圖:教育部提供)
為擴展美感教育的範圍,以實際至藝文場館體驗美感教育課程為核心,自一○七年起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子計畫-「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並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合作,至一一二年度已完成發展123案教案,其中包含一百零四間藝文場館與一百二十五所種子學校共同研發;另共計六百六十一校參與體驗課程。

美感體驗課程具有真實性(Authenticity)、關聯性(Relevance)、科技性(Technology)和社交性(Sociability)等四項特質。「真實性」強調學生透過實體參觀博物館和藝文場館,直接接觸物件與環境,增強對於學習內容的理解。「關聯性」是教師或教育人員將博物館資源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讓學生能夠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中。

「科技性」則著重教學科技運用,選擇適當工具或方法提升學習體驗,如在奇美博物館與虎山實驗小學的「藝術修復這件事」美感體驗課程,學生不僅進入展廳實際與畫作互動,更穿上修復師的工作袍,混合不同色澤的矽膠倒入模具,模擬文物修復過程;又如在宜蘭演藝廳與宜蘭國民小學的「聲歷其境,餘音繞樑」美感體驗課程中,學生們通過技術人員的引導,體驗不同聲響音場的區別。這些科技使用皆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學習內容與因果關係,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與理解。

至於「社交性」則是藉由各種互動促進學生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如關渡美術館與光明國民小學「身體尺·藝術此」美感體驗課程,學生們將身體做為丈量工具,透過共同合作與展覽互動的過程中,也將物理量度的關係延伸至「情感」之間的距離;又如光點台北(台北之家)與僑愛國民小學「特·藝想天開-光點電影院」的美感體驗課程中,則透過情境教學讓特教班級學生練習自行買票、觀影,並參與映後座談。這些體驗不僅促進學生社交技能,更能在深度參與豐富其美感經驗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