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l泰山森林書屋用「故事陪伴力」讓孩子自然學習族語與文化
【記者蘇春瑛/新北報導】 2025/06/17

▲心理諮商師郭蕙寧老師透過繪本與學員練習如何用簡單語言與孩子談論身體界線。(圖:新北原民局提供)
由新北原民局營運的picul泰山森林書屋從六月十日起至十七日舉辦三梯次「故事陪伴力練習課」,以繪本為橋梁,結合教案設計、性別平等與親職教育等主題,邀請原住民族繪本創作者與教育工作者,陪伴新北語推人員、族語教師、部落講師及在地族人,學習如何透過故事說文化、談情感,把閱讀成為習慣讓孩子從小自然學習。

兩位原住民族繪本創作者泰雅族的拉娃谷倖與排灣族的娥葛絲(葉雅庭),分享自己創作經驗與文化故事。拉娃谷倖透過繪本《藝術家,在哪兒?》分享如何從山林、風土與部落經驗中汲取靈感,思索「泰雅人的樣子」如何在現代日常生活延續。她強調,圖像創作是祖先智慧的延伸,更是族人情感與信仰的描繪。娥葛絲以繪本《我的名字》出發,帶領學員展開尋找名字意義的旅程,透過族語、植物與感官經驗,引導大家重新認識自己名字背後的價值。

實作課程由江在申老師帶領,從說故事的技巧到如何設計互動環節,讓學員親身體驗如何用聲音、動作及語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一本書不只是「唸完」,而是活起來。有參與學員分享,這不只是學說故事,而是學會如何用身體和情感傳遞故事的靈魂。性平與親職教育課程中,心理諮商師郭蕙寧老師透過繪本與學員練習如何用簡單語言與孩子談論身體界線、性別角色與情緒表達。講師郭蕙寧強調文化延續,不只在語言和故事裡,也在於我們怎麼教孩子愛自己、保護自己。

長期推動原住民族文化與親子閱讀教育的原民局表示,相信說故事的力量,重視「故事陪伴力練習課」對於文化陪伴的影響力。未來,書屋將持續培育更多能在校園與社區中推動閱讀的文化引路人,也讓孩子在圖像與聲音中了解族語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