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智慧制造与智慧物流的可能性∶台科大曹誉钟讲座教授的双轨成就
【记者王志诚、周贞伶/台北报导】 2025/03/18

▲台科大曹誉钟讲座教授(左二)与实验室学生合照。(图: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提供)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兼人工智慧营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曹誉钟讲座教授有感於时局变化与产业面对的问题,提出供应链韧性评估架构与指标,带领研究团队与工研院合作开发「供应链韧性提升体检服务平台」。也凭藉包括此一韧性评估平台及其他结合学术与实务的多项成果,荣获「二0二四年度台达年轻学者科技讲座」殊荣。

「供应链韧性提升体检服务平台」是个以评估工具为主的系统,企业可掌握自身数位、分析、决策、合作与永续五大能力於产业中表现排名,并以数据量化方式进一步强化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

曹誉钟表示,「供应链韧性与智慧物流管理评估表建置」是个相当超前的评估指标,可扩及各个产业帮助企业做供应链与生产、管理决策的建康检查;智慧制造研究涵盖场内与场外应用,除指标型「供应链韧性提升体检服务平台」的厂外应用,厂内应用方面则有针对机械手臂如何解决大小不同的纸箱堆叠问题,优化物流仓储中的栈板使用效率,达到物流仓储作业的最佳与智动化。

关於人工智慧技术应用於多元产业的开发,曹誉钟提到团队曾开发「服装设计师推荐系统」,藉由爬取市场热卖款式分析设计元素的网路公开资讯,进而预测流行服装市场潜力。此外,透过运用人工智慧方法,已协助企业在需求预测、标案预测、排程派工、人员排班、瑕疵检测、品质预测、排版优化、配料组合、运输及库存优化等实务问题,提出更高效之解决方案。

除实务操作,曹誉钟指出,产学合作核心价值在於找到真正影响产业的关键问题,需要长期经验累积。目前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及人工智慧营运管理研究中心与台电、中华邮政、统一、全家、物流协会等多家企业合作,为产业量身打造训练课程。

回顾研究历程,曹誉钟坦言,产学合作的挑战在於发掘并定义核心问题,这需要大量经验积累,正是这些挑战促使研究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未来,期望在智慧制造与物流及人工智慧应用上继续突破,并结合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加强供应链韧性提升体检服务平台的永续发展评估细节,进一步扩大学术与实务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