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胶广布海洋 专家促全面长期监测研拟对策
【中央社台北三日电】 2025/05/04

近日跨国研究指出,微塑胶不仅漂浮在海面,而是广泛存在於海表及深海中,专家指出,台湾应建立全面、多元数据长期且持续的监测微塑胶,以研拟对於海洋环境与生物有效策略。

四月卅日发表於国际期刊「自然」(Nature)最新研究,日本、纽西兰、中国与美国跨国团队分析二○一四年至二○二四年间、从一八八五个全球海洋微塑胶观测站点收集数据,发现全球海洋水体中几乎都有微塑胶观测数据,从近岸到外海以及从海洋表层到较深的深度,显示出海洋是一个重要但还未完全了解的微塑胶储存库。

研究也显示,一至一百微米的小型微塑胶在海洋水体中分布较均匀,而一百至五千微米的较大型微塑胶则主要集中在海洋表层一百公尺,密度较大的微塑胶在离岸外海水域比近岸水域多;过往大多数研究都是观察海洋表面上的微塑胶,这篇研究结果显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海洋深处的微塑胶分布,这对制定减少塑胶对环境影响的策略非常关键。

对於此篇研究,台湾科技媒体中心邀请分析海洋中塑胶微粒的专家解析。

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教授柯佳吟指出,有别於过往研究多收集海洋表层的微塑胶,这篇研究以微塑胶在海洋垂直水层的深度剖面数据,证实整个海洋水柱中确实都存在微塑胶,也发现较大的微塑胶(一百至五千微米)集中在海水因温度不同而分层的交界处,小型微塑胶(一至一百微米)在海洋中可能分布更为均匀并能更长时间持续在海水中漂流,微塑胶的三D旅行可能比想像的更加快速扩展中。

柯佳吟表示,迄今不论是微塑胶采样或测量方式皆未能标准化,是研究微塑胶时会面临的挑战,加上实验步骤耗时与样本颗粒保存或污染的疑虑都会影响研究即时微塑胶分布与数量的结果,因此仍须审慎评估这篇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