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团陈情∶北宜高铁七大缺失 要求重启评估
【记者董秀云/宜兰报导】 2025/05/06

▲「公民帮推」、「守护宜兰工作坊」、「高铁延伸宜兰监督联盟」等民间团体齐聚环境部环评会议现场,要求北宜高铁暂停环评、重启评估。(图∶时代力量提供)
「公民帮推」、「守护宜兰工作坊」、「高铁延伸宜兰监督联盟」等民间团体於今(五) 日在环境部环评会议现场前召开记者会,前交通部长贺陈旦、公民帮推理事长黄建兴、高铁延伸宜兰监督联盟发言人刘仲书、守护宜兰工作坊代表李玉菁、头城镇农会总干事吴立民等多位公民团体代表出席发言,分别从国家交通政策、工程规划、在地社会影响与法治面向提出严正批判与具体诉求。公民团体质疑「高铁延伸宜兰」计画存在七项重大缺失,不仅未依法完成可行性研究即急促进入环评初审程序,且评估逻辑扭曲、排除在地居民参与,严重侵害公共利益与程序正义。

公民帮推理事长黄建兴代表公民团体於现场宣读监察院陈情书,黄建兴表示∶所提十三项具体指控、七大缺失,皆以政府现行法规与审议原则为基础,请求监察院依法启动调查,要求交通部依《前瞻条例》第五条明文规定应完成可行性研究与成本效益评估。

公民帮推、守护宜兰工作坊及高铁延伸宜兰监督联盟均表示,近期北宜高铁可行性评估的程序引发宜兰在地居民及民间团体的关注与讨论。为表达对程序公开透明与多元方案纳入的期待,并盼望相关行政机关审慎以对,呼吁监察院调查评估流程是否周延完备,建议在评估结果厘清前,暂缓环评及後续行政程序,盼铁道局重启可行性评估,并纳入原有台铁提案以供比较。

公民帮推理事长黄建兴表示,公民团体表示已拟定交通部铁道局十三项违法失职重点,前往监察院递交具名陈情书,呼吁监察委员立即介入调查。同时也呼吁交通部重启高铁延伸宜兰评估作业,重启完整的可行性与替代方案评估,并建请环境部在评估报告出炉前暂停环评程序。

贺陈旦先生表示,重大交通建设攸关的不只是交通运输功能,更深远地影响地方发展型态、空间治理与国家资源分配。每一项大型建设的决策过程,都应建立在完整、透明、且经得起检验的可行性研究与替代方案比较之上。贺陈旦先生强调,北宜直铁做为台铁替代方案的提出,不该只是主方案的陪衬,而是提供政策决策者真正能衡量取舍的选项。执政机关的决策必须从社会整体成本效益的角度重新思考,重视既有的国家体制、重视在地民意,完整评估宜兰在地均衡发展的效益,不能轻易斩断台铁的生命线。

高铁延伸宜兰监督联盟发言人刘仲书认为现行评估过於草率,有混淆视听、误导群众之嫌。刘仲书指出,这次高铁延伸宜兰计画大幅变更所倚靠的可行性研究基础非常有限,只有十七页的报告。以这样的评估为基础直接纳入综合规划并进入环评程序,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审慎看待的讯号。刘仲书更认为铁道局引用二十年前台铁的提速研究报告,该报告实则与高铁无关。综合规划报告权重设定更是漏洞百出,产业经济外溢效益占百分之五十五,土地增值占百分之廿一,八成效益与交通本身无关,等於是把效益赌在观光与土地炒作上,落入「把外快当本业」的误区。

守护宜兰工作坊代表李玉菁则从在地居民角度出发,认为铁道局声称举办了地方说明会,但仅在宜兰市办一场,就说已完成公民参与,完全无视头城、礁溪等沿线居民。她表示,居民不反对交通进步,但反对被排除在外的决策。这次铁道局的评估严重忽视居民知情权,整个宜兰只有一场公听会。高铁沿线周边三十公尺内禁建、六十公尺内限建,等於路廊周边120公尺内的居民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对在地的冲击在环评报告书中却苹字未提。李玉菁认为,在地居民有权知道、参与和决定宜兰的未来。宜兰不需要这种让少数人的土地得利、却让居民割肉的建设。她也提及,早年在雪隧与国五建设期间,宜兰曾有深度公民参与经验,「为什麽今天却走回头路?」

头城镇农会总干事吴立民也做出三点强调∶第一,请政府退回目前的可行性研究,重新进行完整的可行性评估;第二,仅让北宜两地交通时间省五分钟,却要多花2300亿的交通建设,明显不符宜兰人的需要;第三,宜兰拥有好山、好水、好环境,我们应珍惜!确保国家投资能真正促进地方发展,而不是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