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晚生 影响子代良率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5/06

根据过去研究观察到,父亲生育年龄愈高,其子代思觉失调症风险增加,且发病年龄较早。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高龄医学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世亨表示,父母亲的生育年龄逐年上升,截至一一二年,在这三十二年来,父亲平均生育年龄为三十四·六岁,上升了四·三岁。国卫院利用全基因体定序家族资料研究分析发现,父亲生育年龄每延後一岁,子代平均多带有一·五个新生突变,子代新生突变愈多,思觉失调症发生愈早。较晚父亲生育年龄,对子代精神健康可能有因果影响。

随著国人受教育年数增加,平均结婚年龄逐年上升,而生育年龄普遍延後。根据内政部人口统计资料显示,一一二年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三十二·四岁,自民国八十年来上升了五·二岁;一一二年的父亲平均生育年龄为三十四·六岁,三十二年来上升了四·三岁。过去研究观察到父亲生育年龄愈高,其子代思觉失调症风险增加,且发病年龄较早。然而,因未有实证研究直接评估与量化,男性生育年龄与子代健康之相关是否为因果关系未有定论,尚不清楚父亲生育年龄在子代罹病或发病年龄上所扮演的角色。

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高龄医学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王世亨副研究员,与神经及精神医学研究中心陈为坚主任兼副院长、国立台湾大学健康数据拓析统计研究所冯 臻助理教授等人合作,利用全基因体定序探讨父亲生育年龄之影响。研究证实父亲生育年龄越高,子代精神疾病发病越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Psychiatry》。

有关男性生育年龄与子代健康之相关性,有一派假说是新生突变假说,即男性精子一生中不断进行分裂,年纪越大的父亲精子所累积新生突变数较多,因此增加其子代罹病风险,也最常用来解释父亲生育年龄效应。另一派则认为男性生育年龄与子代精神健康之间并非因果关系,是因为忽略了干扰因子的影响所造成的假象。

研究团队针对五个多发性思觉失调症家庭进行全基因体定序,每个家庭包含三个共病手足与健康父母,经由比对父母与子代之序列,辨识出子代身上的新生突变。分析结果发现,父亲生育年龄每延後一岁,子代身上平均多带有一·五个新生突变。而子代身上每多带有一个新生突变,思觉失调症发病年龄平均提早○·一六年。研究团队进行因果中介分析进一步发现,较晚的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较早的思觉失调症发病年龄之相关性,大约有三十%可由新生突变所解释。

这个研究是全世界第一个利用全基因体定序家族资料,量化分析证实父亲较晚的生育年龄可能影响子代精神健康,而新生突变在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精神健康的相关,扮演中介变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