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川普陶醉於逆行宇宙,加深台海危机!
权威国际期刊英国《经济学人》日前刊登封面报导,其标题为「一场超级强权对台湾的危机正在到来」,指出有三项关键变数正在动摇台海局势「吓阻平衡」的基础;而美国捍卫台湾的决心可能受到中国大陆考验,甚至可能比许多人的想像来得更快。
《经济学人》三项关键变数的立论基础,其一是在川普领导下的美国正丧失吓阻力,尽管川普宣称将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对抗,置於外交政策核心地位,但是他发动的贸易战却带来反效果,极端保护主义更伤害包括台湾在内的盟友。
其二,中国大陆正在演练包围台湾与「灰色地带战术」,并且避免孤注一掷的直接入侵。大陆当局这种作法的目的在於削弱台湾主权,并且在台湾人民心中制造美国能否或愿意在台湾遭到入侵时伸出援手的怀疑,而国际社会对於中国大陆封锁台湾并没有强烈的批评。
其三,尽管几乎没有台湾人想要被中共当局统治,但赖清德领导的民进党对中国大陆渗透的强硬反制,反而进一步加剧撕裂台湾社会。
《经济学人》这篇封面文章的结论是,即使川普最後在贸易议题上让步,但这三项因素仍可能在台湾内部形成有害的恶性循环。倘若美国削弱对於防卫台湾的承诺,台湾也可能失去自我防卫的决心;如果台湾没有做好自我防卫的准备,美方援助台湾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换言之,一场因为川普逆行宇宙,与全球秩序轨道背道而驰,过往美国在印太战略中赖以为支柱的台海战略,恐怕会因为川普这一场作茧自缚的贸易战,大幅削弱对台湾支援的决心与能力。美国对俄乌战争束手无策,对阿富汗始乱终弃,这些噩梦难保不会在台海重演。
民进党政府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包括对贸易战的被动与无奈,台币急遽升值对台湾厂商的侵蚀,加上因为大罢免引发的社会分裂加剧等等。如果川普终究在贸易战中必须向中国大陆妥协,《经济学人》预估的台海危机,恐怕难以避免。
川普显然持续陶醉在他的逆行宇宙,几次的公开场合仍不改叫嚣姿态,甚至认为美国可以不买大陆货品,无视美国民众已开始饱受物价狂涨之苦。六月将举行大规模阅兵,庆祝美国陆军成立两百五十周年,正巧也是川普七十九岁生日,可以想见川普的平行宇宙疯狂,会在那一天再上高峰。如果川普仍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可以「统治世界」,台海危机只怕将进一步浮上台面。
台湾面对川普的「交易」要求,除了关税、金融的不对称屈服,更高额付出的军购不会减少,但也仅止於金钱上的「贡献」;军事支援的实质回馈,会不会在对北京让步的清单上撤守?更值得关注。毕竟用生命捍卫台湾,不符合川普的核心利益,随著美国与中国大陆贸易战的紧张态势出现缓和迹象,台海局势却反而更加诡谲。
《经济学人》的逆耳评析,民进党不但毋须嗤之以鼻,反而应该缜密沙盘推演,谋求解方。台湾夹在美陆对峙之间,不但处境凶险,更没有误判、躁进的空间。川普的平行宇宙仍将持续,北京对台施压将更加速,经贸与军事双重危机,才是民进党政府最应著力的重点。大罢免恶化社会对立,其实正符合《经济学人》的分析逻辑,与台海危机不是两件事,民进党要走回正确的路,莫让台湾沦为美陆餐桌上的剩食。
《经济学人》三项关键变数的立论基础,其一是在川普领导下的美国正丧失吓阻力,尽管川普宣称将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对抗,置於外交政策核心地位,但是他发动的贸易战却带来反效果,极端保护主义更伤害包括台湾在内的盟友。
其二,中国大陆正在演练包围台湾与「灰色地带战术」,并且避免孤注一掷的直接入侵。大陆当局这种作法的目的在於削弱台湾主权,并且在台湾人民心中制造美国能否或愿意在台湾遭到入侵时伸出援手的怀疑,而国际社会对於中国大陆封锁台湾并没有强烈的批评。
其三,尽管几乎没有台湾人想要被中共当局统治,但赖清德领导的民进党对中国大陆渗透的强硬反制,反而进一步加剧撕裂台湾社会。
《经济学人》这篇封面文章的结论是,即使川普最後在贸易议题上让步,但这三项因素仍可能在台湾内部形成有害的恶性循环。倘若美国削弱对於防卫台湾的承诺,台湾也可能失去自我防卫的决心;如果台湾没有做好自我防卫的准备,美方援助台湾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换言之,一场因为川普逆行宇宙,与全球秩序轨道背道而驰,过往美国在印太战略中赖以为支柱的台海战略,恐怕会因为川普这一场作茧自缚的贸易战,大幅削弱对台湾支援的决心与能力。美国对俄乌战争束手无策,对阿富汗始乱终弃,这些噩梦难保不会在台海重演。
民进党政府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包括对贸易战的被动与无奈,台币急遽升值对台湾厂商的侵蚀,加上因为大罢免引发的社会分裂加剧等等。如果川普终究在贸易战中必须向中国大陆妥协,《经济学人》预估的台海危机,恐怕难以避免。
川普显然持续陶醉在他的逆行宇宙,几次的公开场合仍不改叫嚣姿态,甚至认为美国可以不买大陆货品,无视美国民众已开始饱受物价狂涨之苦。六月将举行大规模阅兵,庆祝美国陆军成立两百五十周年,正巧也是川普七十九岁生日,可以想见川普的平行宇宙疯狂,会在那一天再上高峰。如果川普仍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可以「统治世界」,台海危机只怕将进一步浮上台面。
台湾面对川普的「交易」要求,除了关税、金融的不对称屈服,更高额付出的军购不会减少,但也仅止於金钱上的「贡献」;军事支援的实质回馈,会不会在对北京让步的清单上撤守?更值得关注。毕竟用生命捍卫台湾,不符合川普的核心利益,随著美国与中国大陆贸易战的紧张态势出现缓和迹象,台海局势却反而更加诡谲。
《经济学人》的逆耳评析,民进党不但毋须嗤之以鼻,反而应该缜密沙盘推演,谋求解方。台湾夹在美陆对峙之间,不但处境凶险,更没有误判、躁进的空间。川普的平行宇宙仍将持续,北京对台施压将更加速,经贸与军事双重危机,才是民进党政府最应著力的重点。大罢免恶化社会对立,其实正符合《经济学人》的分析逻辑,与台海危机不是两件事,民进党要走回正确的路,莫让台湾沦为美陆餐桌上的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