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兒童車禍傷亡年年增 安全座椅標準停在過去
據道安資訊平台統計,民國一○九年至一一三年間,臺灣兒童小客車乘車事故年年上升,一一三年共造成一三九五位兒少死傷,較一○九年增加達三十四%!其中降低死傷的關鍵仍為保護裝置。探究汽車兒童保護裝置之安全性,目前國際已全面採用更嚴謹的ECER129安全座椅標準,臺灣至今卻仍沿用已淘汰的ECER44規範,未來將無法進口新版安全座椅,恐導致新生兒面臨「無椅可用」的危機,進一步加劇事故風險。
而隨著全球兒童乘車安全標準不斷精進,國際間對於安全座椅的規範要求日益嚴格。然而,臺灣目前仍使用歐盟已淘汰的ECER44標準,僅依兒童體重與年齡分級,不僅缺乏側撞測試,在測試中使用的假人也僅能評估胸腔及頭部的加速度,無法全面反映實際風險。在交通事故樣態日益多元的今日,現行標準已難以應對實際風險。反觀歐洲、日本等國家已全面推行ECER129標準,該標準不僅新增側向撞擊的動態測試;測試能力方面,除可評估頭部、頸部和胸部的重要損傷外,還可檢測腹部壓力等。且改以兒童身高而非體重作為座椅分級依據,能精確對應兒童不同成長階段的乘坐需求,也避免家長因體重差異而選擇不適合孩子的座椅。
歐盟自二○一三年起推動更新ECER129標準,並於二○二三年全面停發R44認證,但台灣目前仍採用歐盟已淘汰的ECER44兒童安全座椅標準,與國際最新安全規範之間已出現明顯落差。R129不僅納入側撞測試,改以孩童身高分類,更延長後向乘坐時間,能有效提升保護力,以符合最新醫學與交通安全研究。若台灣未及時跟進,不僅影響孩童實質安全,也將限制進口新型產品,削弱產業國際競爭力。在此呼籲主管機關儘速制定與R129接軌的新CNS標準,並將安全檢測設備升級,讓兒童乘車安全擁有國際級的保護標準,以展現對交通安全與未來世代的重視。
為確實提升兒童乘車安全防護,政府應加速修訂現行安全座椅檢測標準,全面引入ECER129等國際規範,逐步淘汰舊制座椅,提升國內檢驗量能,建置前向、後向與側向碰撞測試機制,要求產品一定要通過台灣在地的模擬測試,以確保進口座椅的品質。除了完善標準與檢驗機制外,政府亦須同步加強社會宣導,給予全民和家長正確的安全座椅觀念,提升社會大眾對兒童交通安全的重視,從源頭減少風險,才能真正守護每一位孩童的生命安全。
呼籲政府儘速修訂檢測標準、強化檢驗量能並加強社會宣導,從制度與觀念雙軌並進,以守護孩童的乘車安全。
而隨著全球兒童乘車安全標準不斷精進,國際間對於安全座椅的規範要求日益嚴格。然而,臺灣目前仍使用歐盟已淘汰的ECER44標準,僅依兒童體重與年齡分級,不僅缺乏側撞測試,在測試中使用的假人也僅能評估胸腔及頭部的加速度,無法全面反映實際風險。在交通事故樣態日益多元的今日,現行標準已難以應對實際風險。反觀歐洲、日本等國家已全面推行ECER129標準,該標準不僅新增側向撞擊的動態測試;測試能力方面,除可評估頭部、頸部和胸部的重要損傷外,還可檢測腹部壓力等。且改以兒童身高而非體重作為座椅分級依據,能精確對應兒童不同成長階段的乘坐需求,也避免家長因體重差異而選擇不適合孩子的座椅。
歐盟自二○一三年起推動更新ECER129標準,並於二○二三年全面停發R44認證,但台灣目前仍採用歐盟已淘汰的ECER44兒童安全座椅標準,與國際最新安全規範之間已出現明顯落差。R129不僅納入側撞測試,改以孩童身高分類,更延長後向乘坐時間,能有效提升保護力,以符合最新醫學與交通安全研究。若台灣未及時跟進,不僅影響孩童實質安全,也將限制進口新型產品,削弱產業國際競爭力。在此呼籲主管機關儘速制定與R129接軌的新CNS標準,並將安全檢測設備升級,讓兒童乘車安全擁有國際級的保護標準,以展現對交通安全與未來世代的重視。
為確實提升兒童乘車安全防護,政府應加速修訂現行安全座椅檢測標準,全面引入ECER129等國際規範,逐步淘汰舊制座椅,提升國內檢驗量能,建置前向、後向與側向碰撞測試機制,要求產品一定要通過台灣在地的模擬測試,以確保進口座椅的品質。除了完善標準與檢驗機制外,政府亦須同步加強社會宣導,給予全民和家長正確的安全座椅觀念,提升社會大眾對兒童交通安全的重視,從源頭減少風險,才能真正守護每一位孩童的生命安全。
呼籲政府儘速修訂檢測標準、強化檢驗量能並加強社會宣導,從制度與觀念雙軌並進,以守護孩童的乘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