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人行步道做与不做 真的是自由心证

▲彰化市大埔路沿路现况却是交通紊乱,车祸伤者倒在卸货车旁,救护车都受阻!(温芝桦议员提供)
彰化县议会今(八)日召开定期会,议员温芝桦针对县内人行空间规划进行质询,聚焦彰化市大埔路人行道工程,以一连串现场照片反映执行成效与问题。议员温芝桦指出,从一位奶奶抱著孙子在安全人行道上通行的画面开始,画面接连转至机车、汽车违停,道路转弯压线、救护车受阻,甚至有伤者倒卧在卸货货车旁的场景,最後以交通紊乱的路况作结,具体呈现现场现况与民众使用困境。
温芝桦议员表示,当初县府曾规划五条道路进行人行友善空间改善工程,她逐一参与相关公听会,却发现最终仅大埔路如期完成,其馀道路并未执行。对此,她在议会质询中询问工务处长原因,却仅获「不清楚」回应,质疑县府决策标准不明,「难道做或不做,是凭主观认定,没有制度依据」?
她并还原当时公听会讨论内容,指出店家对於友善人行空间虽有不同看法,但普遍仍支持让环境更安全、行人更友善,也期望带动商机。当时,店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卸货动线,工务处曾承诺设置临停区作为配套。但完工後现场却未见临停空间,导致货车「一停就违规」,民众因此与警方产生摩擦,政策初衷与实际落差甚大。
温芝桦议员表示,支持县府推动人行友善政策,但规划与执行过程需更周全、沟通机制也应同步调整,避免美意走样,反成民怨。「不能只做,更要做到好」,她强调,县府应将「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理念落实在每项施政中,让对的事不仅做得出来,更做得让人信服。
打造友善人行空间,是当代城市发展与公共安全的重要方向。然而,政策从理念落实到执行,考验的不只是工程能力,更是对民众生活细节的体察。彰化市大埔路的案例提醒我们,「沟通」与「协调」往往比铺设人行道更为关键。一项好政策,唯有兼顾规划、执行与民意回馈,方能真正走进人心、走上街道。
温芝桦议员表示,当初县府曾规划五条道路进行人行友善空间改善工程,她逐一参与相关公听会,却发现最终仅大埔路如期完成,其馀道路并未执行。对此,她在议会质询中询问工务处长原因,却仅获「不清楚」回应,质疑县府决策标准不明,「难道做或不做,是凭主观认定,没有制度依据」?
她并还原当时公听会讨论内容,指出店家对於友善人行空间虽有不同看法,但普遍仍支持让环境更安全、行人更友善,也期望带动商机。当时,店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卸货动线,工务处曾承诺设置临停区作为配套。但完工後现场却未见临停空间,导致货车「一停就违规」,民众因此与警方产生摩擦,政策初衷与实际落差甚大。
温芝桦议员表示,支持县府推动人行友善政策,但规划与执行过程需更周全、沟通机制也应同步调整,避免美意走样,反成民怨。「不能只做,更要做到好」,她强调,县府应将「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理念落实在每项施政中,让对的事不仅做得出来,更做得让人信服。
打造友善人行空间,是当代城市发展与公共安全的重要方向。然而,政策从理念落实到执行,考验的不只是工程能力,更是对民众生活细节的体察。彰化市大埔路的案例提醒我们,「沟通」与「协调」往往比铺设人行道更为关键。一项好政策,唯有兼顾规划、执行与民意回馈,方能真正走进人心、走上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