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型弟捐腎救姊 撐過10年

▲腎臟移植十年的謝女回診接受游棟閔的詢問了解相關狀況。(圖:台中榮總提供)
四十七歲的謝小姐在廿五歲懷孕時檢出有蛋白尿,二年後懷第二胎再檢出蛋白尿,轉至腎臟科確診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FSGS),追蹤治療八年後腎功能仍惡化須透析,家人考量小孩年幼需照料,弟弟同意捐腎給她,但姊弟血型不同,謝小姐B型,弟弟A型,原以為無法進行,台中榮總醫療團隊以免疫抑制療法成功完成不同血型的活體腎臟移植。術後至今已十年七個月,腎功能正常,謝小姐的養腎秘訣是遵照醫囑用藥、定期回診、飲食均衡,維持穩定心情及作息。
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游棟閔指出,原發性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是年輕人腎殺手,好發於青少年至四十歲,病程惡化快速,病患常確診時即需透析救命,多發性病因可能與體質、遺傳有關,臨床曾見青少年感冒後罹病,他推測謝小姐不排除是因個人免疫問題或懷孕誘發疾病。
為讓末期腎病患有更多換腎機會,醫療發展出不同血型的活體腎臟移植技術,突破血型不同限制。病患在術前先經血漿置換術、施打免疫抑制劑及凝血功能監測,過濾血液中對捐贈者血型有敵意抗體,防止免疫系統攻擊新腎臟,術後持續服用抗排斥藥,維持腎功能穩定。
台中榮總自二○○九年起已成功移植卅七例異血型活體腎臟,五年存活率超過九十%,其中游棟閔移植團隊完成廿五例,目前手術成功率一○○%,存活最久的二例皆超過十年以上。游棟閔解釋,血型相同腎臟移植平均存活年限十五年,但是不同血型移植腎患者免疫力較弱,排斥和感染風險較高,不同血型移植腎使用逾十年實屬不易,達到國際水準。
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全台平均每八個成人就有一人有慢性腎病,近十萬人洗腎,器官移植能減少透析依賴、擺脫尿毒症威脅,有效改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功能,延長壽命。台灣每年逾八千人等待腎臟移植,但大愛器官捐贈案例每年僅約二百至二百五十例,而免疫配對不相容,如血型不符或人類白血球抗原不匹配都增加移植困難。為讓腎病末期病患爭取更多換腎機會,政府開放配偶或五等親內活體腎捐贈,每年全台約一百例,現在不同血型也能移植,建議請有經驗的腎臟移植團隊評估執行。
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游棟閔指出,原發性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是年輕人腎殺手,好發於青少年至四十歲,病程惡化快速,病患常確診時即需透析救命,多發性病因可能與體質、遺傳有關,臨床曾見青少年感冒後罹病,他推測謝小姐不排除是因個人免疫問題或懷孕誘發疾病。
為讓末期腎病患有更多換腎機會,醫療發展出不同血型的活體腎臟移植技術,突破血型不同限制。病患在術前先經血漿置換術、施打免疫抑制劑及凝血功能監測,過濾血液中對捐贈者血型有敵意抗體,防止免疫系統攻擊新腎臟,術後持續服用抗排斥藥,維持腎功能穩定。
台中榮總自二○○九年起已成功移植卅七例異血型活體腎臟,五年存活率超過九十%,其中游棟閔移植團隊完成廿五例,目前手術成功率一○○%,存活最久的二例皆超過十年以上。游棟閔解釋,血型相同腎臟移植平均存活年限十五年,但是不同血型移植腎患者免疫力較弱,排斥和感染風險較高,不同血型移植腎使用逾十年實屬不易,達到國際水準。
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全台平均每八個成人就有一人有慢性腎病,近十萬人洗腎,器官移植能減少透析依賴、擺脫尿毒症威脅,有效改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功能,延長壽命。台灣每年逾八千人等待腎臟移植,但大愛器官捐贈案例每年僅約二百至二百五十例,而免疫配對不相容,如血型不符或人類白血球抗原不匹配都增加移植困難。為讓腎病末期病患爭取更多換腎機會,政府開放配偶或五等親內活體腎捐贈,每年全台約一百例,現在不同血型也能移植,建議請有經驗的腎臟移植團隊評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