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大學協辦諾貝爾物理獎講座-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分享石墨烯前瞻研究
【記者董秀雲/宜蘭報導】 2025/05/10

▲(左起)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陳博彥教授、宜蘭大學王宜達總務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院士、諾貝爾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博士、宜蘭大學陳威戎校長、宜蘭大學尤進欽主任秘書、森林暨資源學系郭佩鈺副教授合影,共同見證「二O二五諾科獎台北峰會」第二場講座的圓滿成功。(宜大提供)
國立宜蘭大學協辦二O二五年「諾科獎台北峰會」第二場講座,特別邀請到二O一O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石墨烯材料權威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蒞臨演講,並邀請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院士擔任與談人。此次講座於五月八日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舉行,吸引近四00位學者、業界人士及青年學子踴躍參與。宜蘭大學更特別將此國際大師級學術講座資源與縣內高中分享,宜蘭高中、蘭陽女中師生皆共襄盛舉,讓國際級的學術資源深入地方。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擁有俄羅斯及英國雙重國籍,畢業於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及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學,為曼徹斯特大學教授。他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與導師安德烈•海姆共同獲得二O一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持續深耕石墨烯及新材料科學領域,在全球材料物理研究上佔有重點的領導位階!

講座結束後陳威戎校長代表宜蘭大學致贈台灣造型的玫瑰石作為紀念,蘊含深厚的文化與情誼。玫瑰石因其獨特的紋理與色澤,被譽為「大地的藝術品」,象徵堅韌、美麗與深厚根基,與材料科學中追求穩固與創新的精神不謀而合,期望透過這份禮物,傳遞台灣的熱情與自然之美,也象徵與國際學術界的長遠友誼與合作。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院士在與談時表示,向來賓簡要介紹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的學術歷程,並感謝他在石墨烯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這場講座不僅展現出國際級的材料科學新知,也為台灣學術界帶來寶貴的啟發。她提到:「石墨烯的研究開創了許多前所未見的應用,特別是在永續能源、電子材料與環境工程領域,未來都具有無限潛力。台灣的科研團隊在這些領域同樣深耕多年,我們非常期待能持續推動跨國合作,共同面對全球的挑戰。」

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致詞表示,非常榮幸能與諾科獎國際文教交流協會攜手合作,成為該場講座的東道主。陳威戎校長特別提到,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在石墨烯領域的開創性發現,不僅為物理學界帶來突破,更對全球科技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研究成果推動了新一代材料的應用與革新,成為科學界的重要里程碑。陳威戎校長也介紹宜蘭大學即將邁入百年校慶,長期致力於推動智慧農業、綠色科技及跨域創新的綜合型大學,宜蘭大學將持續緊跟國家發展重點項目與議程,積極投入智慧材料、環境永續等前瞻領域,期許未來能與國際學術界深化合作,共同為科學進步與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在演講中,重點介紹他長年研究的材料「石墨烯」。他說明石墨烯是一種具有優異導電、導熱及可拉伸特性的材料,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複合材料、電池等,雖然應用過程看似平凡,就像碳纖維一樣,都是從簡單的複合材料入門,但其影響深遠。他指出,石墨烯在電子領域貢獻良多,例如手機散熱便採用石墨烯,其導熱能力比銅高出四至五倍。此外,將少量石墨烯加入混凝土中,能大幅提升強度,進而減少材料用量,對於建築工程具有巨大潛力。

在問答環節中,來自宜蘭高中學生提問,若想投入物理學研究,應從哪些領域開始?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鼓勵學生,任何領域都能做出令人興奮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要對所選領域充滿熱情。他強調:「若只是因為別人說這是有前景的領域而去投入,是無法取得真正成就的。唯有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主題,才有機會發光發熱。」他補充說:「我可以給你最好的建議,就是不要聽任何建議。」他鼓勵學生們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科研之路。

另一位提問者提問台灣科學家如何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教授坦言:「如果你想著那個獎項,你永遠不會得到它。」他指出,台灣的中研院是國際知名的科研機構,擁有許多傑出科學家,但重點應該放在熱情與專業追求,而不是外在的獎項。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