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 父母是最佳稳定剂
国中会考一天天逼近,身心科门诊近期有些家长带著「考前焦虑」的学生求诊,孩子们晚上睡不好、白天没胃口,甚至出现胸闷、头晕、腹痛等身心合并症状。儿童青少年专科医师指出,这类考季高峰期常见的情绪困扰,其实隐藏孩子们对「失败」的恐惧,而父母适当的应对会帮助孩子的情绪稳定。
「最近来看诊的孩子有许多是因为考试压力。」新竹身心医学诊所儿童青少年专科医师郑佳益表示,有些孩子因为焦虑而晚上睡不好,身体不适,或是逃避念书,父母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而造成冲突,而让情况更加严重。
郑佳益医师解析,考前焦虑是一种正常但不容忽视的情绪反应,常见的三大心理压力包括∶一、过高期待压力∶来自父母、老师或自我设限的高标准,让孩子觉得「不能失败」。二、负面经验阴影∶过去考差或被责备经验,造成恐惧与灾难化。三、同侪比较∶被拿来与其他同学比较,焦虑加剧。
身为父母,在考前时期的「陪伴态度」非常重要,但有时候会不自觉说出加剧孩子压力的话语,像是会不断提醒「这次很重要、一定要考好!」、拿兄弟姊妹或邻居比较「你看人家多用功。」、数落孩子「你不紧张,我替你紧张!」等。
医师教你四招抗焦心法∶稳住孩子焦虑情绪,也安定自己。与其试图让孩子「不焦虑」,不如陪孩子一起学会「面对焦虑」,郑佳益医师分享第一步是家长学会安定自己,「你越平静,孩子越能稳住。」一、倾听与同理∶做孩子的情绪垃圾桶。首先要避免说教或指责,放下「这有什麽好怕的」、「想开一点」的念头;并专心听孩子说出他的担心,试著理解他的感受,如「听起来你真的很担心这次考试,压力很大对吗?」。让孩子知道,焦虑是可以被接纳,讨论的。
二、引导思考∶聚焦可控,打破灾难性想法。当孩子陷入「我一定会考砸!」的回圈时,可以引导思考「最坏的情况是什麽?我们可以怎麽应对?」协助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具体行动,例如∶复习计画、睡眠调整等,而非无法完全控制的分数。
三、练习正念放松技巧,帮身心「关机」。睡前陪孩子练习五至十分钟腹式呼吸或五感放松法(例如观察房间的三种颜色、聆听两种声音,或物品接触到皮肤的感觉),帮助神经系统从对未来的警戒状态回到当下。
四、放下成绩迷思∶父母先稳,孩子才稳。许多孩子将自我价值绑定成绩,导致一分差距都成为压垮内心的最後一根稻草。郑佳益医师分享,父母要传达的不是「你一定要考好」,而是「无论结果如何,我对你的爱都不会改变」这种稳定感,远比任何激励更有效。
郑佳益医师强调,若孩子焦虑情绪影响生活,例如睡眠困扰持续二周以上、拒学拒考、社交退缩,进而出现身心症状,甚至自我伤害倾向等极端负面思惟,必须及早就医。
「最近来看诊的孩子有许多是因为考试压力。」新竹身心医学诊所儿童青少年专科医师郑佳益表示,有些孩子因为焦虑而晚上睡不好,身体不适,或是逃避念书,父母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而造成冲突,而让情况更加严重。
郑佳益医师解析,考前焦虑是一种正常但不容忽视的情绪反应,常见的三大心理压力包括∶一、过高期待压力∶来自父母、老师或自我设限的高标准,让孩子觉得「不能失败」。二、负面经验阴影∶过去考差或被责备经验,造成恐惧与灾难化。三、同侪比较∶被拿来与其他同学比较,焦虑加剧。
身为父母,在考前时期的「陪伴态度」非常重要,但有时候会不自觉说出加剧孩子压力的话语,像是会不断提醒「这次很重要、一定要考好!」、拿兄弟姊妹或邻居比较「你看人家多用功。」、数落孩子「你不紧张,我替你紧张!」等。
医师教你四招抗焦心法∶稳住孩子焦虑情绪,也安定自己。与其试图让孩子「不焦虑」,不如陪孩子一起学会「面对焦虑」,郑佳益医师分享第一步是家长学会安定自己,「你越平静,孩子越能稳住。」一、倾听与同理∶做孩子的情绪垃圾桶。首先要避免说教或指责,放下「这有什麽好怕的」、「想开一点」的念头;并专心听孩子说出他的担心,试著理解他的感受,如「听起来你真的很担心这次考试,压力很大对吗?」。让孩子知道,焦虑是可以被接纳,讨论的。
二、引导思考∶聚焦可控,打破灾难性想法。当孩子陷入「我一定会考砸!」的回圈时,可以引导思考「最坏的情况是什麽?我们可以怎麽应对?」协助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具体行动,例如∶复习计画、睡眠调整等,而非无法完全控制的分数。
三、练习正念放松技巧,帮身心「关机」。睡前陪孩子练习五至十分钟腹式呼吸或五感放松法(例如观察房间的三种颜色、聆听两种声音,或物品接触到皮肤的感觉),帮助神经系统从对未来的警戒状态回到当下。
四、放下成绩迷思∶父母先稳,孩子才稳。许多孩子将自我价值绑定成绩,导致一分差距都成为压垮内心的最後一根稻草。郑佳益医师分享,父母要传达的不是「你一定要考好」,而是「无论结果如何,我对你的爱都不会改变」这种稳定感,远比任何激励更有效。
郑佳益医师强调,若孩子焦虑情绪影响生活,例如睡眠困扰持续二周以上、拒学拒考、社交退缩,进而出现身心症状,甚至自我伤害倾向等极端负面思惟,必须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