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全台五十條AI試製線支援產業升級 工研院半導體、機械、車輛科技能量 助力打造臺灣智慧製造競爭力

為協助中小企業突破研發瓶頸、降低試產成本,經濟部攜手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等單位,陸續開放五十條AI試製線,涵蓋半導體、機械、車輛等領域,強化臺灣智慧製造競爭力。工研院打造的試製線如同「五星級廚房」,可快速試作與驗證,協助業者縮短開發時程、降低成本。
工研院副總暨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十五日表示,院內設有少量多樣AI試產線與應用場域,如AI異質整合封裝平台,融合自主建模與3D布局技術,提升封裝品質並支援業者設備驗證,有效解決AI晶片模組化及演算法頻繁變動下的開發瓶頸。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也提供金屬、塑膠成型、智慧動力模組與電動車動力系統等試製線,並導入AI音訊非破壞檢測技術,準確率提升至98%,有效辨別金屬瑕疵,降低報廢率與碳排放,提升產品品質與永續效益。
產業界表示,AI試製線不僅補足設備與技術缺口,更加速新產品商品化。經濟部期望這些試製線能成為技術驗證與創新落地的關鍵平台,協助臺灣製造業穩健邁向智慧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
圖說:工研院建置「中大型電動商用車AI結構設備與性能驗證示範場域」,整合油耗、能源效率與行車安全等關鍵議題,進行車體結構AI最佳化設計,並涵蓋底盤傳動系統與電機、電控、電池等三電系統之性能驗證。
工研院副總暨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十五日表示,院內設有少量多樣AI試產線與應用場域,如AI異質整合封裝平台,融合自主建模與3D布局技術,提升封裝品質並支援業者設備驗證,有效解決AI晶片模組化及演算法頻繁變動下的開發瓶頸。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也提供金屬、塑膠成型、智慧動力模組與電動車動力系統等試製線,並導入AI音訊非破壞檢測技術,準確率提升至98%,有效辨別金屬瑕疵,降低報廢率與碳排放,提升產品品質與永續效益。
產業界表示,AI試製線不僅補足設備與技術缺口,更加速新產品商品化。經濟部期望這些試製線能成為技術驗證與創新落地的關鍵平台,協助臺灣製造業穩健邁向智慧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
圖說:工研院建置「中大型電動商用車AI結構設備與性能驗證示範場域」,整合油耗、能源效率與行車安全等關鍵議題,進行車體結構AI最佳化設計,並涵蓋底盤傳動系統與電機、電控、電池等三電系統之性能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