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 今起盛大開展

高雄市立美術館於今(十七)日起至八月十日盛大推出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該展為高美館首次與國際名導蔡明亮合作,以《行者》系列電影為主軸,為該系列累積十二年、完整十部影片集大成之呈現;展場結合紙張、鏡面與多媒體投影,打造沉浸式的視聽體驗。該展不僅延續蔡明亮從電影跨足美術館的十年實踐,更串連高雄市電影館及內惟藝術中心、國家影視聽中心、光點華山電影館、誠品電影院,透過電影馬拉松、展覽以及展期間講座與導覽活動,邀請全臺觀眾走進蔡明亮的當代影像世界。(見圖)
高美館今(十七)日說明,《行者》系列電影自二○一二至二○二四年累積十二年,走過八個城市,全系列十部作品包括:《無色》、《行者》、《夢遊》、《金剛經》、《行在水上》、《西遊》、《無無眠》、《沙》、《何處》、《無所住》,在高美館以有別於影廳的展映方式呈現,提供觀眾切入影像的多重角度;這次在高美館的展覽中,除了將紙張作為電影銀幕外,展場內座椅則是蔡明亮珍藏多年的老戲院椅,他親筆抄寫的《金剛經》也在展中呈現,並展出其逾十年來《行者》系列相關手稿、素描、文獻檔案,打破電影院與美術館的界線,讓觀眾遊走在影像、聲音、文字、紙張與畫作之間,凝視蔡明亮不設疆界的精神空間。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非常榮幸與蔡明亮導演團隊攜手呈現《行者十步:蔡明亮》一展,在高美館最具戲劇張力的兩座挑高展廳裡,蔡明亮以獨特的當代影像語言,將電影裡的時間性與美術館的空間性完美融合,打造具流動性、當代性與藝術性的冥想場域;高雄市電影館串連響應,五至八月也在內惟藝術中心推出「行者十步:蔡明亮」10+10專題影展,除《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場、特選場播映外,亦策劃蔡明亮經典作品回顧與導演推薦電影精選;與此同時,美術館規劃多場系列推廣活動,期待觀眾自由緩步在美術館與電影院之間,親身感受蔡明亮的「慢走」哲學。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把《行者》系列十部作品視為有機體,透過光影、聲響與空間裝置,提煉行者的生命旅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文珊指出,蔡明亮導演多年來持續開創新的可能性,包含電影馬拉松計畫也在募資平台上熱烈地進行中,十部《行者》作品在這次高美館的展出以不同方式呈現,展中亦包含了過去在劇場中的創作元素,隨著場域的不同,也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
策展人孫松榮提到,蔡明亮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創作者,最早從劇場開始,後來進入電影界,他以獨特的緩慢風格,已經在世界電影史上建立了獨特地位;《行者十步:蔡明亮》不只是導演身份上的一種轉變,也是一段新創作旅程的開始,這段旅程可以展場導演手寫的《金剛經》來說明他的創作思想:放下執著、看穿表象,從而追求內心的智慧和自由。蔡明亮拍攝《行者》系列的方式,不是靠劇情推動,而是用一種很慢、很靜的節奏,帶領觀眾去感受不同的情緒和感官體驗。他像是逆向而行的旅人,用慢來對照當今電影界普遍追求快速節奏的風潮。如果當初唐朝的玄奘不顧禁令,勇敢西行取經,那麼蔡明亮就是用影像當作經文,在電影、劇場、展覽等不同藝術領域之間穿梭,他跨越空間和媒介的限制,用他獨特的緩慢,走出一條讓人重新思考時間與觀看方式的行者之路。
蔡明亮強調,在這十幾年,我想自己在台灣做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美術館和電影院拉在一起,出身自劇場、又是電影人的他,因電影免不了要顧慮市場,十分欣賞美術館的自由自在,所以他想到在美術館展出,從小小觀眾開始培養浸潤在美學中的質感與鑑賞能力;這次在高美館的展覽中,蔡明亮透過亞儂弘尚希的畫作作為影像的切割畫面,十部《行者》系列電影彷彿像是經淬鍊後的鑽石,觀眾走入展場,就如同站在行者之間。在展覽記者會上,他合作多年的演員李康生與亞儂也精心準備一段演出,在亞儂清唱的美好旋律中,李康生以行者的緩步慢行,帶領現場嘉賓一同揭開《行者十步》的展覽序幕。
高美館將於展覽期間推出豐富的教育推廣活動,開幕首日今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舉辦「行者十部,行者十步」Gallery Talk,邀請策展人蔡明亮與孫松榮親自為觀眾導覽,分享蔡明亮導演持續創造電影與美術館對話的關鍵思考;並於六月廿一日規劃美術館夜行活動,展間於夜間開放,規劃蔡明亮及孫松榮擔綱「夜之啟蒙人」進行深度解說,並邀請演員李康生以「行者」之姿帶領參與者漫行,感受夜間美術館的獨特感官體驗;七月十九日則規劃跨域講座「紅衣僧影-美術館一遊」,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龔卓軍主持,邀請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與蔡明亮對談;隔日七月廿日將舉辦蔡明亮展覽專書簽書會;八月二日所辦之「與青少年對話-十步,慢行」對談則廣邀青少年觀眾與蔡明亮面對面交流,展開跨越世代的藝術對話。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一展由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與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雀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雄獅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信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支持,打造在美術館中多層次的視聽場域,突破傳統電影播映的框架,架構出行者精神的朝聖之旅;該展覽自即日起至八月十日於美術館一○四、一○五展覽室展出,更多展覽資訊與報名詳情敬請鎖定高美館網站公告(www.kmfa.gov.tw),以及臉書專頁與Instagram「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美館今(十七)日說明,《行者》系列電影自二○一二至二○二四年累積十二年,走過八個城市,全系列十部作品包括:《無色》、《行者》、《夢遊》、《金剛經》、《行在水上》、《西遊》、《無無眠》、《沙》、《何處》、《無所住》,在高美館以有別於影廳的展映方式呈現,提供觀眾切入影像的多重角度;這次在高美館的展覽中,除了將紙張作為電影銀幕外,展場內座椅則是蔡明亮珍藏多年的老戲院椅,他親筆抄寫的《金剛經》也在展中呈現,並展出其逾十年來《行者》系列相關手稿、素描、文獻檔案,打破電影院與美術館的界線,讓觀眾遊走在影像、聲音、文字、紙張與畫作之間,凝視蔡明亮不設疆界的精神空間。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非常榮幸與蔡明亮導演團隊攜手呈現《行者十步:蔡明亮》一展,在高美館最具戲劇張力的兩座挑高展廳裡,蔡明亮以獨特的當代影像語言,將電影裡的時間性與美術館的空間性完美融合,打造具流動性、當代性與藝術性的冥想場域;高雄市電影館串連響應,五至八月也在內惟藝術中心推出「行者十步:蔡明亮」10+10專題影展,除《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場、特選場播映外,亦策劃蔡明亮經典作品回顧與導演推薦電影精選;與此同時,美術館規劃多場系列推廣活動,期待觀眾自由緩步在美術館與電影院之間,親身感受蔡明亮的「慢走」哲學。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把《行者》系列十部作品視為有機體,透過光影、聲響與空間裝置,提煉行者的生命旅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文珊指出,蔡明亮導演多年來持續開創新的可能性,包含電影馬拉松計畫也在募資平台上熱烈地進行中,十部《行者》作品在這次高美館的展出以不同方式呈現,展中亦包含了過去在劇場中的創作元素,隨著場域的不同,也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
策展人孫松榮提到,蔡明亮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創作者,最早從劇場開始,後來進入電影界,他以獨特的緩慢風格,已經在世界電影史上建立了獨特地位;《行者十步:蔡明亮》不只是導演身份上的一種轉變,也是一段新創作旅程的開始,這段旅程可以展場導演手寫的《金剛經》來說明他的創作思想:放下執著、看穿表象,從而追求內心的智慧和自由。蔡明亮拍攝《行者》系列的方式,不是靠劇情推動,而是用一種很慢、很靜的節奏,帶領觀眾去感受不同的情緒和感官體驗。他像是逆向而行的旅人,用慢來對照當今電影界普遍追求快速節奏的風潮。如果當初唐朝的玄奘不顧禁令,勇敢西行取經,那麼蔡明亮就是用影像當作經文,在電影、劇場、展覽等不同藝術領域之間穿梭,他跨越空間和媒介的限制,用他獨特的緩慢,走出一條讓人重新思考時間與觀看方式的行者之路。
蔡明亮強調,在這十幾年,我想自己在台灣做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美術館和電影院拉在一起,出身自劇場、又是電影人的他,因電影免不了要顧慮市場,十分欣賞美術館的自由自在,所以他想到在美術館展出,從小小觀眾開始培養浸潤在美學中的質感與鑑賞能力;這次在高美館的展覽中,蔡明亮透過亞儂弘尚希的畫作作為影像的切割畫面,十部《行者》系列電影彷彿像是經淬鍊後的鑽石,觀眾走入展場,就如同站在行者之間。在展覽記者會上,他合作多年的演員李康生與亞儂也精心準備一段演出,在亞儂清唱的美好旋律中,李康生以行者的緩步慢行,帶領現場嘉賓一同揭開《行者十步》的展覽序幕。
高美館將於展覽期間推出豐富的教育推廣活動,開幕首日今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舉辦「行者十部,行者十步」Gallery Talk,邀請策展人蔡明亮與孫松榮親自為觀眾導覽,分享蔡明亮導演持續創造電影與美術館對話的關鍵思考;並於六月廿一日規劃美術館夜行活動,展間於夜間開放,規劃蔡明亮及孫松榮擔綱「夜之啟蒙人」進行深度解說,並邀請演員李康生以「行者」之姿帶領參與者漫行,感受夜間美術館的獨特感官體驗;七月十九日則規劃跨域講座「紅衣僧影-美術館一遊」,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龔卓軍主持,邀請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與蔡明亮對談;隔日七月廿日將舉辦蔡明亮展覽專書簽書會;八月二日所辦之「與青少年對話-十步,慢行」對談則廣邀青少年觀眾與蔡明亮面對面交流,展開跨越世代的藝術對話。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一展由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與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雀客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雄獅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信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支持,打造在美術館中多層次的視聽場域,突破傳統電影播映的框架,架構出行者精神的朝聖之旅;該展覽自即日起至八月十日於美術館一○四、一○五展覽室展出,更多展覽資訊與報名詳情敬請鎖定高美館網站公告(www.kmfa.gov.tw),以及臉書專頁與Instagram「高雄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