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醫為高齡志工辦肌少症講座
肌少症可說是造成老年人失能的隱形殺手,為了讓大家重視此議題,衛福部南投醫院十五日邀請復健科周建文主任帶領治療師為院內志工人員舉辦肌少症健康講座。
復健科周建文主任指出,肌少症(Sarcopenia)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質量與力量逐漸減少的現象。可能會影響行動能力,增加跌倒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失能。周建文主任表示六十歲後肌肉流失速度加快,每年可減少三-八%,但肌少症並不是專屬老年人,四十歲後就應該開始預防。
周建文主任表示,可利用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A)或雙能量X射線吸收測定儀(DXA)測量肌肉質量,也可透過手握力測試、行走速度檢查來評估肌肉功能是否異常。也能自我檢測:把雙手的食指及拇指,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圈起來,如果雙手圍成的圓大於小腿最粗處,代表有肌少症的可能。
營養及運動可以減緩肌肉流失與功能退化,張鈞渝物理治療師表示,阻力運動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例如舉啞鈴、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鍛鍊肌肉的運動。另外像深蹲可訓練臀大肌、股四頭肌;膝蓋伸展可訓練股四頭肌;膝蓋彎曲可訓練腿後腱;腳橫抬及踮腳尖分別可訓練臀中肌與腿三頭肌,建議初期以八至十組主要肌群動作,每周至少兩次,並漸進增加強度。
復健科周建文主任指出,肌少症(Sarcopenia)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質量與力量逐漸減少的現象。可能會影響行動能力,增加跌倒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失能。周建文主任表示六十歲後肌肉流失速度加快,每年可減少三-八%,但肌少症並不是專屬老年人,四十歲後就應該開始預防。
周建文主任表示,可利用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A)或雙能量X射線吸收測定儀(DXA)測量肌肉質量,也可透過手握力測試、行走速度檢查來評估肌肉功能是否異常。也能自我檢測:把雙手的食指及拇指,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圈起來,如果雙手圍成的圓大於小腿最粗處,代表有肌少症的可能。
營養及運動可以減緩肌肉流失與功能退化,張鈞渝物理治療師表示,阻力運動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例如舉啞鈴、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鍛鍊肌肉的運動。另外像深蹲可訓練臀大肌、股四頭肌;膝蓋伸展可訓練股四頭肌;膝蓋彎曲可訓練腿後腱;腳橫抬及踮腳尖分別可訓練臀中肌與腿三頭肌,建議初期以八至十組主要肌群動作,每周至少兩次,並漸進增加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