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處啟動魔芋巡守計畫 守護臺灣特有種
【記者陳秋香、何弘斌/高雄報導】 2025/05/21

為強化魔芋季的淺山生態保育行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自管處)四月下旬啟動「二○二五年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魔芋巡守計畫」,邀請高雄市柴山會、高雄市柴山我的家保護推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高雄市野鳥學會及柴山義務志工巡山隊等NGO團體,與自管處同仁、巡查人員、保育解說志工及保七總隊第七大隊壽山分隊共同守護魔芋,對魔芋開花結果熱點進行巡守與觀測,紀錄氣象資料、特定樣線魔芋之花果期物候、周邊環境情形,及加強留意有無人為干擾。另外也在iNaturalist建立魔芋巡守專案,邀請民眾成為公民科學家,一起紀錄園區內魔芋物候資訊,共同守護臺灣特有種。(見圖)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今(廿)日說明,園區內擁有臺灣四種魔芋屬中的兩種-臺灣魔芋及密毛魔芋,皆為臺灣特有種,每年在春天靠近梅雨季節才會伸出地上部,經開花結果、展葉後又會進入休眠期,待下一年度有適宜的外在環境及符合其生理條件時才會再次伸出地上部開花、展葉;魔芋靠近步道分布位置大多於北壽山鳥瞰高雄至小坪亭(又稱魔芋大道),以及南壽山幽美臺一帶。

臺灣魔芋約於四至五月開花,密毛魔芋則於五至六月開花,果實成熟季節主要在六至八月,由於其獨特的生長方式與特殊外觀,常吸引許多登山遊客注意;然而,因其獨特氣味或特殊外觀,常讓民眾就近觀察、干擾,或遭受人為破壞。

自管處呼籲民眾勿破壞園區內生物,避免因近距離觀察而過度踩踏造成土壤夯實,也勿以身試法進行非法採集與破壞;過去曾有魔芋及其他壽山重要原生藤本植物遭人為蓄意破壞,自管處強調切勿觸犯《國家公園法》第十三條第四及五款「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採折花木;於樹林、岩石及標示牌加刻文字或圖形」,違者每項目可罰新臺幣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