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史上最大规模实验纪录片计画 TIDF完整重映「流离岛影」12部先锋作品
【记者王先国/综合报导】 2024/03/27

由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主办的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将於常设单元「时光台湾」重现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实验纪录片计画—「流离岛影」,请影迷们把握机会观赏今年TIDF映演的十二部先锋作品。

由「萤火虫映像体」於1999年发起,2000年完成,周美玲导演身兼总策划与制作人,集结十二位不同世代的影像工作者,费时一年跑遍台湾大小离岛,完成一系列挑战主流美学的先锋纪录短片。十二部系列作品形式各异、观点多元,导演们以鲜明的主观视角呈现台湾离岛样貌,诚实反映个人探索过程,碰触岛屿政治议题之馀,也不忘对纪录片的客观真实提出批判,引发激烈辩论。作品完成後,团队大胆将全系列近五小时的短片串起、推上戏院放映,并搭配各式灵活宣传,创下极大讨论,一举提名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更屡获海外影展选映。

时隔廿四年,这批珍贵胶卷经影视听中心整饬与数位化,将於TIDF完整重映。TIDF影展统筹陈婉伶表示∶「许多当年仍青涩的创作者,如今已是台湾影像创作的中流砥柱,这段经历也在他们的影像生涯中留下深浅痕迹。此刻回望,除见证其中对传统纪实影像的反动精神,也希望藉由回顾视角,重新思考几十年来台湾人对於『本岛』与『离岛』间主从关系的想像。」

许多离岛因地理位置机要,曾受军管或为自然保护区。面对陌生景色与敏感政治背景,创作者尝试以实验手法赋予崭新观看视角。陈芯宜的《谁来钓鱼__》(2000)挑战主权争议的钓鱼台,尝试从人的观点出发,穿插动画元素呈现团队航向岛屿的过程;沈可尚以北方三岛为题的《噤声三角》(2000),则拼贴岛上景色并注以伪百科全书式的虚构说明,为静默的岛屿提出辩证与控诉;黄庭辅将摄影机转向故乡金门,《03:04》(2000)拍摄阿兵哥百无聊赖的生活片段,衬以噪音凸显当地解除战地政务後的萧瑟;李孟哲聚焦仅有军人驻守的东沙岛,《南之岛之男之岛》(2000)谐拟军教片风格,以错位音画创造多重观看视角。

也有导演选择倾听岛民心声,对话间辐射出边陲困境,也流露对岛屿的殷切关心。周美玲的《辐射将至》(2000)记录被划为核废储置地的乌丘岛,居民操著方言惶恐抗争,回馈金与工作机会的利诱却动摇人心;李志蔷望向小琉球海上的中国渔工船屋,《浮球》(1999)以三章节铺陈叙事,暗喻岛屿飘摇失根的命运;李泳泉透过《乡愁对话录》(2000) 关注被迫迁村的龟山岛民,历史旧照片、新闻片段与访谈渐次堆叠出岛民的乡愁,幽幽传递故乡成为观光景点的不忍之情;郭珍弟的《清文不在家》(2000) 以离乡打工而缺席的兰屿青年为主角,捡拾他在岛上生活的痕迹,岛屿的日常人文风貌也在言说间愈渐清晰。

创作者也透过作品反向探索内心、抒发拍摄所感,或加入剧情和表演元素诠释岛屿印象。 朱贤哲拍摄《西屿坪》(2000) 这座仅剩四户人家的澎湖孤寂岛屿,镜头凝视近乎被遗忘的边缘居民,频繁现身的导演也流露纪录片工作者对拍摄关系的省思;简伟斯的《马祖舞影》(2000)以舞蹈为引,串起在地人心声与导演初访该地的见闻,表露马祖人对未来的茫然与忧心;许绮燕的《我的绿岛》(2000) 以半剧情、半纪录的方式,透过政治犯之女、艺术家与在地青年的交会相遇,展现绿岛的复杂面貌;吴介民以《基隆屿的青春纪事》(2000)记录团队登岛拍摄的航程与渔民工作场景,穿插演员表演记录意识,也探问纪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