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Podcast心理師開講 探討心流對生活的助益
【記者林玉棋/基隆報導】 2024/05/17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左)邀請臨床心理師廖聖榮(右),深入探討「心流」對生活的助益,讓人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記者林玉棋翻攝)
你是否曾有過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經驗,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這種讓人精神抖擻、廢寢忘食的沉浸體驗就是「心流狀態」(Flow),它是一種能夠提升工作效率、自我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心理學現象,並已廣泛應用於企業內訓。「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本週邀請臨床心理師廖聖榮,深入探討「心流」對生活的助益,並分享進入心流狀態的要點與方法,讓人們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

臨床心理師廖聖榮引述心理學家米哈里教授對心流的定義:「這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讓個體全神貫注並沉浸在當下的任務中,效率和反應力提高,對周遭的感知下降,甚至會忘記時間、飢餓和身體訊號。」

廖聖榮概述進入心流狀態的三大要素,第一、設定明確的目標:如運動、閱讀或工作。第二、具備基礎能力:目標需與個人能力相符,例如本身就會攀岩技能,或是閱讀能力,且不能太過於困難,或是太過於簡單。第三、全心投入排除干擾:確保進行任務時不受外界影響或分心。他進一步強調內在動機的重要性:「如果只有為了錢而工作這種外在動機,難以進入心流。」

廖聖榮進一步補充,心流狀態有助於提升效率、創造力,並增進正向情緒與滿足感,使人更能解決問題、增進技能。正念則能讓人靜心、聚焦當下,是進入心流狀態的「準備階段」。他希望聽眾能將正念與心流的技巧融入生活、工作及學業中,提升專注力與效率,追求更高成就。

主持人余治明也分享自己某次講課的經歷,他投入三小時毫無倦意地傳授知識,結束後不僅精神充實、身心愉悅,還獲得巨大的成就感。這種狀態讓他不覺疲倦,甚至在接近用餐時間也不感到飢餓。余治明形容,明明在從事消耗體力的行為,但卻能夠感到滿足,思維跟創意在當下相當活耀,簡直是工作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