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永续·蓝色创新 海大2050净零城市展成果
【记者简丽春/基隆报导】 2025/03/21

▲第三届「二○五○净零城市展(Net Zero City Expo)」,海大展现永续海洋创新成果,摊位吸引许多对海洋永续发展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前往参观。(图∶海大提供)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长期致力於推动海洋永续发展,积极投入海洋碳汇、生态复育、永续能源及智慧海洋等领域,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创新技术。这次海大以「智慧永续·蓝色创新」为主题,参与三月十八至廿一日,在於台北南港展览馆二馆盛大举行的第三届「二○五○净零城市展(Net Zero City Expo)」,展示相关研究成果,海大挚邀请各界到四楼S211海洋大学摊位,共同探索永续海洋的未来。

在全球迈向二○五○净零排放的进程中,海洋碳汇被视为关键解方之一。由海大养殖系冉繁华特聘教授暨副校长带领的团队,以水产养殖及海洋生态复育为主轴,不仅发展人工湿地碳汇方法学,配合各种水产生物的养殖方式及进程,监测与量化温室气体在养殖系统的通透量及含碳有机物质的累积,建构养殖渔业碳汇体系。团队并建立永续海洋循环资源再利用技术,跨领域整合海洋生态、人工智慧、水产养殖、海洋环境、生物技术、生医、海洋教育及生物固碳等多个领域技术,共同推进海洋永续发展,其中有多项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

环态所周文臣特聘教授团队,则针对贡寮、基隆望海巷及王功等水产动植物繁殖保育区,进行水生植物碳储量调查,并建构水生植物碳储量测量方法学,以量化保育区的海洋碳汇能力。

此外,生科系黄志清特聘教授提出「大型藻类碳化∶新颖碳封存的方法」,以低温碳化技术延长大型藻类的碳封存效能,提高海洋碳储存与捕获效率,同时,从碳化材料中提取活性成分,进一步应用於生物医学领域。

现场也展示海大与企业产学合作的成果,如新加坡商绿澄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开发的能源监控技术,能即时掌握用电安全及耗能分析,将能源效率最佳化,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未来,可整合运用於渔电共生与风力发电案场。海大产学合作企业华仑生技公司也展出碳捕捉利用核心技术,使用微藻固化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藻粉制成各式饲料与渔民契作养殖水产生物,以生物封存方式减缓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的速度,同时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粮食。

在智慧海洋领域,海大运输系高圣龙特聘教授团队开发出智慧船舶虚拟实境模拟技术,协助航运产业培训与模拟操控。运输系李信德助理教授则开发出可以协助海洋环境的测量与水文调查的智慧化海洋测绘载具。养殖系徐德华助理教授研发「综合多营养水产养殖箱网系统」,同时提供野生生物栖地,兼具栖地保护和资源复育。此外,海洋中心张睿升研究员亦展示大型藻类的保种与养殖技术。

在海洋能源与离岸风电领域,河工系翁文凯教授设计的「固定式点吸收波浪发电系统」,能提升发电效率并适应不同海况。机械系周昭昌教授自行开发利用光学方法检测全钒液流电池荷电状态的系统,以达成液流电池的最佳与经济运作。此外,张国安荣誉讲座教授设计适用於台湾离岸风场的十五MW浮式风机平台,具备高度经济效益。

海大亦展示多项人工智慧相关技术。庄季高特聘教授设计河海岸废弃物检测与即时监测系统,以自主式无人机巡检与辨识河海岸的废弃物,进行环境监测。与阳明交通大学合聘的海工系谢君伟教授展示具抗干扰能力之高空多物件侦测、追踪与定位系统。此外,机械系温博浚教授运用无人机影像侦测技术监测风电机组,检测设备缺陷,并开设无人机专业空拍飞手暨考照实战班,培育专业人才。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在该展览中,展示多项永续海洋创新成果,为净零排放提出许多具体解决方案。海大诚挚邀请业界专家与民众,自即日起至廿一日,到场参观二○五○净零城市展四楼S211海洋大学摊位,共同探索永续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