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衛教手冊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4/04/10

根據PLOSONE期刊二○二三年研究指出,肺癌病友的憂鬱情緒在所有癌別中比例最高,若屬於中度到重度憂鬱症的肺癌病友,出現預後不良的可能性高出二至三倍。為協助晚期肺癌病友及家屬在確診初期能快速建立治療信心,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特別推出《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衛教手冊,藉由十二位成功學長姐的抗癌心路歷程,其中不乏有超過五年甚至十年的故事,希望鼓舞初確診晚期肺癌正值慌亂、低潮的病友及家屬,能更妥善調適心態,再透過完整接續治療策略,追求最長存活期,朝實現肺癌慢病化的理想邁進。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晚期肺癌治療相較於過去,已有相當大的進展,過去晚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一○至十五%,所幸隨著醫療的進步,現已可利用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也能維持較佳的生活品質。

不過,對於初確診時帶給病友巨大的衝擊與生命威脅,往往讓病友及家屬感到震驚、懼怕、甚至無法置信而想逃避現實,若是演變成憂鬱情緒,更可能會出現胃口不佳、失眠等生理症狀,反而影響病友後續治療成效。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醫師也提到,為提供晚期肺癌病友更完善的治療與照護,肺癌團隊已從原有的核心科別,胸腔內科、胸腔外科、腫瘤內科,逐漸延伸到診斷相關的科別,治療過程也會依據病友的需求,適時加入輔助的專科醫師,如中醫科的調理、皮膚科的副作用管理等;而在心理層面方面,就會有諮商心理師加入,以降低病友的負向情緒,協助情緒宣洩與支持。若是可以在治療前期就有病情穩定控制的成功學長姐分享其抗癌歷程,提供給每一位初確診的病友抗癌參考指標並建立治療信心,相信可以為病友帶來更大的抗癌動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夏德椿醫師表示,近年來肺癌藥物持續進展,病友的治療選擇越趨多元,初確診的病友建議與醫師討論未來五年完整的治療計畫,有策略的安排每一線用藥,拉長每一線藥物的使用時間,爭取最長存活期。以台灣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病友,使用標靶藥物接續治療,有機會延長整體存活期。隨著肺癌逐漸邁向慢病化管理,夏德椿醫師強調,病友可以像是治療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保有生活品質的與肺癌共存,而在延長存活期的同時,也要重視心理照護,才能兼具治療效果。

《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衛教手冊將印製一萬本,後續會陸續發送至全台癌症資源中心,歡迎民眾免費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