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册封越王大墓在温州—石牌文字揭开墓主神秘身分
【作者/范可授】 2024/03/24

▲黄土包山岗上的石牌墓。
瑞安马屿棋盘山石棚墓位於今浙江省温州瑞安市的马屿镇皇社儒阳村棋盘山西部东西相对两山岗上,高度不足百米,石棚巨石重约数十吨,其四周是黄土堆成小山包,石下有小洞。马屿这两处石棚墓在浙南地区石棚墓中规模是最大的。二○○一年,浙南石棚墓群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棋盘山石棚墓墓主会是谁?为什麽要采取这种墓葬形式?巨石是怎样完成的开采、搬运和架设的?三千年前这块墓地也是一个山头吗?这里为什麽叫棋盘山,山里有棋盘吗?珥珥石棚墓就这样留下许多凡人难以破译的谜。今天我们来揭秘棋盘山石棚墓墓主的真实身分。

一、石牌村名源於「石牌」,石牌今被称作石棚

地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块「活化石」。石棚墓所在的儒阳村近些年是由江桥湾、石桥、石牌等村合并而成的,从老村的名字可以推断此地有港湾、石桥、石牌等,江桥湾边上有一神秘的湖泊,当地名叫石 湖。石桥、石牌、石 、石棚等地名带有「石」字。

存在石牌的地方,历史上必定有重要人物或有重要建筑物的存在。石牌、石 、石棚墓之间必定有关联。(搜索微信公众号瑞安人文∶ralsxh)

儒阳村所在地的古地名叫「皇屿」,旁有「马屿」,「马」通「驺」。马屿飞云渡称为「皇岙渡」,马屿对岸是「皇岙村」,其下游还有「皇家渡」和「仙皇竹村」,附近还有「仙降」,这些地名中都带有「皇」或「仙」。

其实,称此大墓为石棚墓是不恰当的,这不是石棚,应该称之为石牌,这也是石牌村名来历的源头,把瑞安石牌大墓与日本朝鲜石棚墓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它们形状及结构是根本不同的。後文提到的石牌墓就是指石棚墓。

石牌墓在一百米不到的东山岗上,山岗是一个黄土包,封土高度达到卅米左右,封土下面有遗留石筑围坎的痕迹,现代的简易车路在围坎边绕著走过,车路下面是陡坡。只有山包上是纯黄色的黄土,没有什麽杂石。

山包周围都是黄土,但是在围坎下面的车路及坡下的地方却都是黑色的土壤,并不是黄土,车路下面是陡坡,说明山包的黄土是人工从外地运过来的。山包正中是一个重约几十吨重的大石头,石头是经过人工加工过的,像一苹乌龟,坐南朝北,南低北高,除了南北向的乌龟头外,还有一个人工加工过的乌龟的头朝向东方。石棚墓洞口在两个乌龟头的中间,位置是北偏东四十五度。在偏东四十五度方位的下面正是石 湖,远处是东瓯国祖山梅峰山。棋盘山西边最高处的高山是圣井山。圣井山、棋盘山、石 湖正在一条直线上。

大墓下方有达近卅米高左右的黄泥封土,如果这个石牌下面的土包是封土的话,封土内必定存在著地宫,石牌下面一点低矮的小空间不可能作王墓的墓室,墓室应该在封土下面的地下。当年考古在石牌下面的小空间挖掘出土的仅是一些陪葬的陶瓷用具,这说明真正的墓室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迷惑盗墓者。作为王墓,墓顶的巨石其实是作墓碑之用,墓碑巨石重达数十吨,大概率是通过人工运河从外地水运过来,因为这两处山岗周边都没有巨石存在,又用人力把巨石搬上山顶。

其它地方发现的石棚墓大多都处於山边低处,它们的石料或是就近采用山头的巨石,但棋盘山石棚墓的巨石应该是从外地搬运而来的,这说明此石棚墓是不可能这样简单的,其周边必定有与大墓相配套建筑的存在,墓主也应该是有地位身份的人。

我们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石棚墓周边确实存在许许多多像石牌、神道、风水湖等古迹,这些古迹的排列位置又完全符合东瓯国时期的五行学说的风水理念。

二、石牌上有「吴越摇王安朱仙墓」文字

步行至棋盘山半山,山坪的小公园内有两块奇石引起我们的注意,一块石头四边有工具削平过的痕迹,在石头的一面,明显刻有一个小篆文字「安」字,在另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上有四个篆字,经过辨认,是「安朱仙墓」四字,这石块可能就是棋盘山上石棚墓的石牌之一。

石棚巨石实际上是墓碑,墓碑的东面边角处有明显的用工具削过的痕迹,上面有明显凸起的文字,经过拓片处理及辨认,文字内容是小篆字「吴越摇仙墓」,原来坟墓的碑文刻在这里!

这石头上为什麽会出现「吴越摇王」文字呢?因为越国的历史情结,越国灭後,残馀的东越国一直自称「吴越国」,「东瓯国」是《史记》里的俗称。汉武帝时期正因为东越自大等原因,导致汉灭东越的後果。

此外,还发现石棚墓巨石上面刻有棋盘。经棋盘拓片辨认,这是楚越对著的棋盘∶楚越对战,上边楚,下边越。

考古人员曾经在永嘉一处山岩上发现的东瓯国运棋摩崖石刻,石刻拓片显示,楚上越下对决的正中刻有一个棋盘,棋盘两边各有一大一小两个小篆文字,北边小的字是「楚」,南边大的字是「越」。楚越正在对著,在棋盘的东边上是一个大字「瓯」字。「瓯」字出现与第一代东瓯王宰辛和第二代东瓯王余君大墓相似,他们的墓碑顶上都有一个「瓯」字。

对比两者东瓯国运棋摩崖石刻拓片,发现它们几乎一样,都是楚上越下在对决。从墓上的越楚对局的棋盘来看,说明墓主在位时期,楚和越已经是明显的对手,双方正处於较量阶段。

石棚墓巨石南低北高,坐南朝北,呈伏抬状,正北方一个大龟头,石棚墓乌龟头与汉越对决棋局中越的位置相同,坐南朝北。

石棚墓有两个龟头,各刻有小篆文字,正北处大龟头有一个「皇」字,说明该墓经过皇帝册封,正北方向是大墓朝向,正北远处是大日山(即《山海经》中的闽中山),山上有东瓯国石殿(参考∶《山海经》关於瓯、闽及章的记载),山下是石 湖。

巨石朝东的地方也刻有小龟头,龟头凹处刻有「安朱」两小篆字,这与最早的前二代东瓯王朝东方向相同,以示东瓯方位。

我们识读石牌上的文字,确认该大墓是「吴越摇王大墓」,墓主名「安朱」。石上有「皇」字,在古时能称皇的只有皇帝之家或受皇帝册封,「吴越摇仙墓」意味著是「吴越国的摇王成仙之墓」。「安朱」小篆字说明该吴越摇王名字叫「安朱」。「瓯」字说明「安朱」是东瓯国的国王,棋盘图案说明当时楚越争斗非常激烈。

乌龟象徵长寿和成仙,大乌龟头朝著大日山(今梅峰山)方向,该山山顶有东瓯国祖庙石殿,山下是东瓯国最早的王宫,旁边古皇山有第一代东瓯王墓(参考∶瑞安惊现第一代东瓯国国王大墓),小龟头朝东,以证东方东海日出方位。

石棚下面有封土,说明现存石棚(石牌)仅是墓碑,其下方小洞仅摆放祭祀的陶器用具,大墓地宫在石牌下小山包的黄泥封土内,墓道也在黄泥山包内,神道出口应在人工湖的水边,方便於水运,黄泥泥质及山形及位置与荆谷山北边东瓯国大墓相近。荆谷王墓与马屿大墓的封土堆下面都有遗留的环形围坎,围坎由石块筑成。马屿大墓地宫应该是由石梁构成,其规模更大。

三、刘邦册封闽君为越王,闽君即安朱

《史记》和《汉书》记载,东瓯王敬鬼活了一百六十岁,在《史记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粮__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alsxh)

查阅《史记________________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 />
根据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所考的《海宁顾氏谱》东瓯王世系是∶宰辛-仲余君-宏图-海宇-伯历-安朱。从《越绝书》记载,勾践册封侄辈为王,其中包括瓯王,第一世勾践开始,第七世东瓯王名安朱,秦时被秦始皇册封为闽中郡君长,称闽君。闽君後又被刘邦册封为「越王」,负责大禹祭祀礼仪。

通过以上的分析推断,我们认为此墓就是闽中郡君长、越王安朱大墓。此外,经实地考察,我们还发现石棚下面空间不大,当年考古挖掘时只是出土了一些陪葬的陶器,墓室应该在封土下面,如果发掘下面封土,必会有更大发现。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并做好保护和考证工作。

另一座石棚墓墓主又是谁呢?请继续关注。

(作者介绍∶范可授,男,一九六四年七月出生,浙江瑞安人,收藏家,一九八六年毕业於温州师范学院,国家开发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历任瑞安高中历史教师、教办教研员、高级中学校长、温州大学成教院培训部负责人、国家开放大学培训学院联盟中心主任、国家国资委系统专家库专家、新华网电商平台高校专家组组长,现任瑞安市历史学会会长、温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历史学会永嘉学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社区学校校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