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本週登場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製音樂節慶【二○二四衛武營國際音樂節】今年邁入第三屆,由亞洲極具代表性的女性作曲家陳銀淑(Unsuk CHIN)擔任藝術總監,匯聚各國頂尖音樂家與樂團,策劃七場創新且極富想像力的售票節目與兩場免費活動,融合新穎與傳統,企圖打破音樂流派的疆界,邀請觀眾於今(十二)至廿一日親臨衛武營「聆賞思緒的即刻共振,邂逅無疆的音樂洪流」!(見圖)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今(十二)日表示,透過一系列縱橫古今、跨越文化的精彩節目與觀眾溝通音樂的多樣性及無限可能,是衛武營創辦國際音樂節的初心;今年,除了製作多場風格迥異的節目與演出多首臺灣首演的音樂曲目之外,更邀請到韓國統營國際音樂節室內樂團(Ensemble Tongyeong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Ensemble TIMF)首次登臺演出,開啟了國際音樂節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期盼能將臺灣在地的音樂能量,推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國際音樂節開幕的前三週,很遺憾地接獲匈牙利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與教育家-彼得‧于特福許(Peter EOTVOS)離世的消息,我們已特別安排放映于特福許的紀錄片《第七道門》以及映後座談會,希望大師在音樂創作上的成就與影響力,在臺灣觀眾心中長遠留存。
【二○二四衛武營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陳銀淑指出,我們希望透過創新和充滿想像力的節目來呈現音樂如何與人們的思想產生激盪,而今年國際音樂節中,臺灣在地音樂家和國際音樂家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很開心可以連續三年組成衛武營當代樂團,也藉由「作曲家徵選計畫」委託新生代的創作者為國際音樂節作曲,非常期待聽到林碩俊《非零即一的和解》和劉韋志《眾聲喧嘩六:欲望之歌》作品的首次演出。
開幕音樂會《幻想說鼓》今日於衛武營音樂廳登場,由法國最重要的當代指揮家帕斯卡‧羅菲( Pascal ROPHE )指揮,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和波蘭新生代音樂家瑪麗安娜‧貝德納絲卡(Marianna BEDNARSKA)合作,全臺首演匈牙利作曲巨擘彼得‧于特福許於二○一二創作給打擊樂及管絃樂團之《說鼓》,運用豐富的打擊樂對比,融合說唱藝術(Sprechgesang),與樂團共同交織出節奏與聲響的聽覺盛宴。該場次也將演出為慶祝匈牙利布達和佩斯兩市合併五十週年所寫的《舞蹈組曲》和法國作曲家白遼士經典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品《幻想交響曲》。
統營國際音樂節室內樂團首次來臺,明(十三)日由韓國二○二三年卡拉揚青年指揮家獎得主尹漢潔(Hankyeol YOON)指揮及二○一四年伊莉莎白大賽聲樂組首獎得主女高音黃秀美(Sumi HWANG)共同帶來將「歌劇」、「藝術歌曲」、「標題音樂」和「絕對音樂」四種曲目形態一次呈現在舞台上的音樂饗宴《歌詠音畫》,共譜充滿想像且畫面感十足的浪漫樂章。
同樣也是首次來臺灣演出的貝德納絲卡,繼開幕音樂會首次演出後,將於四月十四日瑪麗安娜‧貝德納絲卡打擊獨奏會《鼓動》演出中再次展現打擊樂的無限可能,透過多變的樂器編制,讓各種質地的擊樂器搭配上敲打時製造出的情緒與抑揚頓挫,在衛武營表演廳中幻化成五花八門的聲響,帶領觀眾踏上一場擊樂之旅。
由臺灣傑出青年音樂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將和法國指揮家皮耶-安德烈‧瓦拉德( Pierre-Andre VALADE )合作,於四月十八、十九日兩天,分別搭配臺灣活躍的薩克斯風演奏家陳力鋒與馬來西亞鋼琴家傅美兒帶來當代音樂萬花筒:《街頭劇場之情景》、《音樂玩具》兩場演出,以聲音建構大眾對於當代音樂彷如萬花筒反射之炫目想像。
利茲國際鋼琴大賽得主-韓國鋼琴家金善昱(Sunwook KIM),和榮獲伊莉莎白皇后國際大賽桂冠小提琴家魏靖儀連袂登場,四月廿日將為觀眾帶來橫跨近二世紀,震懾人心的小提琴與鋼琴合奏音樂會《琴競‧奏鳴曲》,兩位亞洲重要的新生代演奏家將以完美默契及深厚技巧,充分展現鋼琴與小提琴豐富、多樣化的音色,雙琴之間的交鋒與配合,成就了一場極致聽覺饗宴。
從貝多芬、華格納到當代作曲家陳銀淑,曲目安排跨越二百年之閉幕音樂會《跨越兩世紀的琴聲》四月廿一日壓軸登場,由簡文彬指揮高雄市交響樂團,以華格納歌劇《帕西法爾》第一幕的前奏曲揭開序幕,緊接著由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得主-美國大提琴家馮勇智登場,帶來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傑出的二十五首作品之一」陳銀淑的大提琴協奏曲,在扣人心弦的獨奏和萬馬奔騰的壯麗合奏中,探索大提琴與管絃樂團的音響碰撞;下半場則邀請韓國鋼琴家金善昱演出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讓本屆國際音樂節在絢爛豪壯又發人深省的樂音中謝幕。
除了規劃七場精彩的演出節目外,本屆音樂節另有兩檔免費活動,明(十三)日舉辦彼得‧于特福許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播放《第七道門》紀錄片與座談,展現當代音樂大師彼得‧于特福許奮而不懈又充滿想像力的一生,而《樂讀里希特》則透過抽象繪畫與當代音樂跨領域的方式,以德國當代重量級藝術家葛哈‧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圖像為視覺基底,搭配電影導演科琳娜‧貝爾茲(Corinna BELZ)的編導和作曲家馬庫斯‧施密克勒(Marcus SCHMICKLER)創作音樂所完成長度三十二分鐘的開拓性電影,讓觀眾「聽」見里希特圖像中的視覺節奏。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今(十二)日表示,透過一系列縱橫古今、跨越文化的精彩節目與觀眾溝通音樂的多樣性及無限可能,是衛武營創辦國際音樂節的初心;今年,除了製作多場風格迥異的節目與演出多首臺灣首演的音樂曲目之外,更邀請到韓國統營國際音樂節室內樂團(Ensemble Tongyeong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Ensemble TIMF)首次登臺演出,開啟了國際音樂節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期盼能將臺灣在地的音樂能量,推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國際音樂節開幕的前三週,很遺憾地接獲匈牙利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與教育家-彼得‧于特福許(Peter EOTVOS)離世的消息,我們已特別安排放映于特福許的紀錄片《第七道門》以及映後座談會,希望大師在音樂創作上的成就與影響力,在臺灣觀眾心中長遠留存。
【二○二四衛武營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陳銀淑指出,我們希望透過創新和充滿想像力的節目來呈現音樂如何與人們的思想產生激盪,而今年國際音樂節中,臺灣在地音樂家和國際音樂家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很開心可以連續三年組成衛武營當代樂團,也藉由「作曲家徵選計畫」委託新生代的創作者為國際音樂節作曲,非常期待聽到林碩俊《非零即一的和解》和劉韋志《眾聲喧嘩六:欲望之歌》作品的首次演出。
開幕音樂會《幻想說鼓》今日於衛武營音樂廳登場,由法國最重要的當代指揮家帕斯卡‧羅菲( Pascal ROPHE )指揮,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和波蘭新生代音樂家瑪麗安娜‧貝德納絲卡(Marianna BEDNARSKA)合作,全臺首演匈牙利作曲巨擘彼得‧于特福許於二○一二創作給打擊樂及管絃樂團之《說鼓》,運用豐富的打擊樂對比,融合說唱藝術(Sprechgesang),與樂團共同交織出節奏與聲響的聽覺盛宴。該場次也將演出為慶祝匈牙利布達和佩斯兩市合併五十週年所寫的《舞蹈組曲》和法國作曲家白遼士經典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品《幻想交響曲》。
統營國際音樂節室內樂團首次來臺,明(十三)日由韓國二○二三年卡拉揚青年指揮家獎得主尹漢潔(Hankyeol YOON)指揮及二○一四年伊莉莎白大賽聲樂組首獎得主女高音黃秀美(Sumi HWANG)共同帶來將「歌劇」、「藝術歌曲」、「標題音樂」和「絕對音樂」四種曲目形態一次呈現在舞台上的音樂饗宴《歌詠音畫》,共譜充滿想像且畫面感十足的浪漫樂章。
同樣也是首次來臺灣演出的貝德納絲卡,繼開幕音樂會首次演出後,將於四月十四日瑪麗安娜‧貝德納絲卡打擊獨奏會《鼓動》演出中再次展現打擊樂的無限可能,透過多變的樂器編制,讓各種質地的擊樂器搭配上敲打時製造出的情緒與抑揚頓挫,在衛武營表演廳中幻化成五花八門的聲響,帶領觀眾踏上一場擊樂之旅。
由臺灣傑出青年音樂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將和法國指揮家皮耶-安德烈‧瓦拉德( Pierre-Andre VALADE )合作,於四月十八、十九日兩天,分別搭配臺灣活躍的薩克斯風演奏家陳力鋒與馬來西亞鋼琴家傅美兒帶來當代音樂萬花筒:《街頭劇場之情景》、《音樂玩具》兩場演出,以聲音建構大眾對於當代音樂彷如萬花筒反射之炫目想像。
利茲國際鋼琴大賽得主-韓國鋼琴家金善昱(Sunwook KIM),和榮獲伊莉莎白皇后國際大賽桂冠小提琴家魏靖儀連袂登場,四月廿日將為觀眾帶來橫跨近二世紀,震懾人心的小提琴與鋼琴合奏音樂會《琴競‧奏鳴曲》,兩位亞洲重要的新生代演奏家將以完美默契及深厚技巧,充分展現鋼琴與小提琴豐富、多樣化的音色,雙琴之間的交鋒與配合,成就了一場極致聽覺饗宴。
從貝多芬、華格納到當代作曲家陳銀淑,曲目安排跨越二百年之閉幕音樂會《跨越兩世紀的琴聲》四月廿一日壓軸登場,由簡文彬指揮高雄市交響樂團,以華格納歌劇《帕西法爾》第一幕的前奏曲揭開序幕,緊接著由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得主-美國大提琴家馮勇智登場,帶來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傑出的二十五首作品之一」陳銀淑的大提琴協奏曲,在扣人心弦的獨奏和萬馬奔騰的壯麗合奏中,探索大提琴與管絃樂團的音響碰撞;下半場則邀請韓國鋼琴家金善昱演出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讓本屆國際音樂節在絢爛豪壯又發人深省的樂音中謝幕。
除了規劃七場精彩的演出節目外,本屆音樂節另有兩檔免費活動,明(十三)日舉辦彼得‧于特福許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播放《第七道門》紀錄片與座談,展現當代音樂大師彼得‧于特福許奮而不懈又充滿想像力的一生,而《樂讀里希特》則透過抽象繪畫與當代音樂跨領域的方式,以德國當代重量級藝術家葛哈‧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圖像為視覺基底,搭配電影導演科琳娜‧貝爾茲(Corinna BELZ)的編導和作曲家馬庫斯‧施密克勒(Marcus SCHMICKLER)創作音樂所完成長度三十二分鐘的開拓性電影,讓觀眾「聽」見里希特圖像中的視覺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