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女車禍腦傷釀肢體偏癱 機器人復健能站能走
【記者江乾松/苗栗報導】 2023/12/28

三十三歲的黃小姐因車禍造成腦部外傷,導致她左側肢體偏癱、左手肘骨折、及左下肢垂足,在住進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兩個月後接受傳統復健,然而她的軀幹能力不佳,即便坐在輪椅上,身體還是會向左側傾倒、無法自己轉位,生活起居都需要仰賴家人協助;經過評估後,黃小姐每週進行一至二次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經三個月訓練後已能獨立站立,並搭著家人的肩膀行走,在室內已不需要使用輪椅來協助移動,走路的步距及速度也持續進步中。

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復健科主任蔡建宗表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目前已被廣泛運用在創傷型腦傷、中風、脊髓損傷、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病變導致下肢無力的病人,可協助強化病人肢體動作感覺回饋的整合,並刺激大腦對動作的感知與成像,讓大腦重新學習動作控制。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佩真進一步說明,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復健訓練,可依個案狀況調整適合的功能性活動訓練,透過感覺的回饋來誘發大腦重塑性,可以補足傳統復健治療不足的地方。

個案黃小姐經過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評估後,每週進行一至二次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剛開始先練習站姿維持,因穿戴機器人重量大約六點八公斤,可讓她感受患側肢體的負重感,進而訓練左側肢體的力量來達到平衡。待左下肢更有力氣、站姿維持穩定後,再慢慢練習跨步動作、單手扶固定物時雙腳重複蹲站、行走訓練及踩踏階梯練習。透過一連串訓練後,黃小姐順,獲得很大進步。

蔡建宗表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可針對病人狀況,量身訂製復健計畫,讓病人從坐姿、站立、轉位到走路,盡早進入步態訓練,把握復健黃金期,重新回歸獨立自主的健康生活。